【記者王騰毅/台北報導】台北市忠孝東路二四八巷內,一個堅持無毒、安全、友善的農學市集,從提供健康的食物,直接把消費者和生產者連結起來,到推廣「從『心』開始吃」的理念,已經兩年又五個月。二四八農學市集創辦人楊儒門表示,創業之初沒有經驗就開始辦市集,所以市集常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況,靠著逐一檢視市集的成本收支,減少非必要的支出,渡過創辦之初第四、五個月時農友及消費者減少的困境,市集目前在一個穩定的狀態。
二四八農學市集從二○○八年七月開始營運,成為台北第一個常態性舉辦的農民市集。市集提供符合無毒生產,對維護友善環境有共同理念的小農一個販售農產的平台。「農學市集除了要賣農產,更要建立農產品牌」,楊儒門說,例如市集商品「在叢紅果醬」,當時從一個鍋子慢慢熬煮起家,現在可以從台灣賣到香港,甚至歐洲,足見品牌的重要。相對於現在的成功,市集在創立之初,也曾因經驗不足導致經營狀況不佳。
楊儒門回憶,「那時候剩八個合作農友,從二十幾個變成八個。」當時真的有停掉市集的念頭,因為遇到合作農友及消費者減少的情況,眼看就要撐不下去了,於是楊儒門打了第一通電話給其中一位農友,農友聽到他想要結束市集的想法,遲疑了一下,便跟他說,「再堅持看看好不好?」,楊儒門就決定再撐撐看。
但堅持必須有方法來改善現狀,而不是什麼都不變的苦撐,那也沒用。楊儒門說,當時沒有經驗,也不知道怎麼經營,在做不下去的節骨眼,一位從商友人告訴他,「要有成本概念」,如果沒有成本概念,不論資助你一次或十次市集最後都還是會倒。於是他開始詳細紀錄農學市集的現行收支情形,節省非必要性的花費,一面思考未來收支預期、以及確定未來想將市集做到什麼程度,確實做到這三件事,兩個禮拜後,市集的損益就平衡了。
很多人對楊儒門的第一印象,往往停留在「白米炸彈客」事件,或者是那位推廣二四八農學市集的年輕人,但不一定知道除了推廣農學市集外楊儒門還有其他工作,那就是演講、教書、當顧問。楊儒門說,「要用資本主義的態度去經營社會運動」,掌握成本概念,只要撐過一開始的難關,之後就會很順利了。
楊儒門表示,搞社會運動需要長期的資金贊助,舉辦農民市集也是社會運動的一種。他自嘲不是「伸手牌」的個性,所以沒辦法拉下臉去要求補助,因此除了舉辦農學市集外,他本身也會利用替企業當顧問以及演講的方式來賺取生活所需經費,早期甚至需要將所賺的錢用來填補市集的虧損。
除了最早創立的二四八農學市集,還有簡單市集、天母農學園以及剛成立的環球漂流鳥市集等四個農民市集,楊儒門希望未來達到在台北市每個行政區都有兩個農民市集。
延伸閱讀
248農學市集
漂流鳥市集一日遊
合樸農學市集
3 意見:
謝謝記者的報導,這篇請借小地方轉載囉!
好的,謝謝您們支持《生命力新聞》。
二四八農學市集的柳丁很好吃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