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遊戲治療 玩出兒童的內心世界

14cc4f1618220a
陳意文老師上課情形。圖片引用自台北張老師天空部落格
【記者許文綺/台北報導】什麼是遊戲治療?現任北市家暴中心特約諮商師的陳意文說:「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與習慣,遊戲的過程中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心理層面,也可以去學習、探索,達到自我療癒的功能。」

多半曾遭遇重大事故的孩子他們都不敢或不能去做選擇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陳意文說:「但在遊戲中,他們是主控者,擁有主導權,可以藉由遊戲將現實中無法處理的情況或情緒轉化為可控制的,進而宣洩情緒或做些潤飾平衡心理。」遊戲治療大部分都使用在兒童的身上,主要原因是兒童玩的比說的好,相對於其他的治療,遊戲治療提供那些不會說、不能說或是不知道怎麼說的兒童表達的機會。

兒童在玩遊戲時,藉由治療師的引導,會不知不絕的透露出內在或外在、顯明或隱藏的訊息。治療師便是利用這點,去做適當的處理,讓兒童的情緒可以釋放。因為母親跳樓自殺而被安排接受治療的小明(化名),到遊戲室都選擇娃娃屋玩。治療師在陪伴的過程中發現,剛開始他就跟一般的兒童在玩扮家家酒一樣,但在重複了幾次後,小明開始了找屋頂跳樓的情節。他手中飾演媽媽角色的娃娃,開始尋找屋頂,並且作勢要跳下去,而扮演自己的娃娃,則會緊接著上屋頂,並且勸告媽媽,要阻止他跳樓。

藉由這個遊戲中,小明反映了生活中的經驗,而治療師也透過遊戲,查覺到小明透露出的訊息。陳意文說:「從小明做的這些潤飾中反映出了他的心理,他會覺得當初自己應該要勸說媽媽的。」真實的情況是,小明的媽媽跳樓當時,他根本沒有在屋頂,也沒有勸導媽媽。查覺到小明這樣的內心想法,治療師適時的在遊戲中加入醫療人員的角色,把跳樓後的媽媽送去醫院,並且告訴他會好好照顧媽媽,不要擔心。藉由不斷的經驗重復與修飾,讓小明能夠去面對、去宣洩出此事附加給他的負面影響。

進行遊戲治療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與個案建立關係。陳意文說,曾經有接觸過一個與母親分開的小孩,為了與他建立起關係,從治療開始的每一次見面,第一件事情就是幫她梳頭髮,並且給他一把專屬的梳子。藉由這種方式表達對他的關心和重視,個案也就逐漸卸下心防,與治療師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唯有先建立好關係,才能進一步的解決問題。

當進入輔導的過程時,「說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在遊戲治療過程中,兒童的想法與方向才是主導治療的重點,治療師應該保持著關心、了解、聆聽的態度,讓兒童知道他們的想法與意見是被尊重和接受的,這樣他們才會放心的表達出自己。


延伸閱讀

台灣遊戲治療學會

兒童遊戲治療室-世界和平會兒少關懷中心部落格

美和科技大學遊戲治療室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