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黃仁志 在彈藥庫蓋農產合作社

【記者王騰毅/台北報導】台北縣土城市埤塘里保有一片九十六公頃的綠地,其中部分區域原為一座軍用彈藥庫舊址,當時規劃紅線管制區,管制區內不得隨意開發,使得埤塘里保留了大片綠地,且居民多以傳統農業為生。直到土城彈藥庫在二○○六年確定移儲(不再存放彈藥),且正式解除紅線管制區,原先居民只出不進的限制改變,讓原本土地利用多為自給自足的農民,透過產銷合作社的方式,吸引彈藥庫以外的居民來購買當地農產。

二○○六年,臺北縣政府宣布將推動臺北看守所搬遷至土城舊彈藥庫區,使得希望保持傳統農村生活的當地居民,展開一連串的抗爭行動。直到發生南港彈藥庫爆炸事件,彈藥庫的安全疑慮再起,看守所確定不遷入,才確立了土城彈藥庫的移儲及紅線管制區解除。限制解除讓彈藥庫的主要經濟發展-農業,有對外推銷農產,甚至吸引觀光人潮的可能,而彈藥庫產銷合作社籌備處也已經在近年成立。



土城彈藥庫產銷合作社籌備處聯絡人黃仁志表示,土地被徵收容易團結居民,尋求外援,這是從社區抵抗到社區營造的過程。彈藥庫目前的外在情境是,「共同威脅」(因看守所遷入的土地徵收行動)暫時解除。下一步是如何帶領因抵抗而凝聚起的彈藥庫居民,進一步將抗爭學會的字眼,如綠化、環保等理念,實踐於彈藥庫這塊土地上。

「必須為集結起的力量,找到下個目的。」黃仁志說,創造緊密的共同利益是可行的方向。產銷合作社就是共同利益的產物,黃仁志藉由舉辦農地體驗活動吸引外地人來參觀,藉此串聯農友聯合推銷彈藥庫的農產,經過半年的嘗試、醞釀後,才成立合作社籌備處。現在合作社已有一座主建築販售當地農產,黃仁志表示,合作社的主建築總共只花了四萬元就蓋好,「除了水泥、屋頂外,都是開著車,撿各種材料來蓋。」透過產銷合作社,當地的農友便能將自己種的農產賣給彈藥庫以外的居民。

通常一個組織擁有一種標誌(logo)來代表該單位,但土城彈藥庫產銷合作社總共創造了五種不同的標誌,分別是抗爭用、抗議用、生意用、政治用、活動用,每一個用途設計不同圖案的標誌來代表土城彈藥庫產銷合作社。黃仁志笑說這是因應不同的使用需求而進行的變通。如果需要抗議的時候,就使用「看守土城愛綠聯盟」的抗議用標誌,而為了挑戰現任支持開發的里長,合作社推派一位候選人來競選埤塘里里長,競選時就用政治用標誌。

黃仁志說,因彈藥庫鄰近市區,使得農地發展的方向容易被都市的價值觀限制,而忽略了經濟以外的價值,都市計畫體系易將都市近郊的農地視為「未開發的素地」,單向的以都市土地的住商使用內涵,作為都市近郊開發的唯一想像。其實彈藥庫農地面積涵蓋一點三八平方公里,佔整個土城近五分之一,並銜接台北與桃園,未來可發展為生態公園。


延伸閱讀

看守土城 愛綠聯盟

土城彈藥庫

土城參與式生態規劃工作坊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