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志工情繫四川 相約共賞梨花

01 【記者杜宇雯/台北報導】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消息震驚國際,回憶當時,媒體不畏危險深入災區告訴大眾第一手的新聞消息,大量的救援物資及來自各國的志工們奮不顧身的投入災區現場。然而地震發生至今已過了近十個月,多數媒體已停止追逐的腳步,但對多數的國際志工而言,醫療與服務工作才正要起步。


不確定的開始 堅定的服務意志

目前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文山職能工作坊工作的李睿芳從職能治療師公會得知招募治療師志工到四川服務的訊息,於是在今年一月底前往四川做志工服務。就讀台大職能治療學系研究所二年級澳門僑生趙靄儀從伊甸基金會得知志工的服務訊息,她說,「臨行前很害怕自己不能幫上什麼忙,他們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自己要做什麼。」

她們先前都有許多服務經驗,兩人同為基督教徒,而宗教的力量也成為他們願意出國服務的契機之一。 「其實不需要一切都確定了才要去,因為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趙靄儀說,「做你自己可以做的,很多事情都沒有一個完全確定的時候,你不去的話他們可能就還是那個樣子,但是去了你就遇到他們,他們也遇到你,事情就會有不一樣的改變。」


從醫院、衛生所治療到下鄉服務

一開始她們的服務據點是在醫院及衛生所,但碰到春節假期,病患回家過年,她們帶上簡便的醫療器材到四川九龍鎮上一戶一戶的幫病患們診療復健。川震後大部分的醫院都成了瓦礫堆,李睿芳說,「我們希望在那邊的固定點設一個復健治療所,降低我們的人力成本,地震後很多地址與村落都改變了,加上語言不通,有時一整天最多只能訪問五個人而已。」

02患者江奶奶,因為地震壓傷了她的左手,導致左手的掌指骨嚴重的錯位水腫,只剩下食指和大拇指可活動,由於之前醫生傷口處理不當,她不太願意接受治療。「那時候我們安慰、鼓勵她,讓她接受治療,教他處理發炎水腫的方法」李睿芳說,後來她的水腫漸漸消退,也願意配合復健,「我第一天去的時候她哭著跟我說她的狀況,從安慰建立關係然後到她願意走出來。」受傷後江奶奶只用她完好的右手來做事情,李睿芳鼓勵她,雖然她的左手只剩下兩根手指可以動,但只要還有用的功能就要使用,這些話激勵了江奶奶,她用只剩下的兩根手指頭做了很多事,讓她很有成就感。

由於當地資源缺乏,因此治療師必須發揮創意,自己製作復健的器材,李睿芳自己會縫沙包、使用包水果的塑膠網包成球狀作成練習握力的球,或到超市去買夾子讓患者練習。


語言的隔閡與心靈的創傷

語言的隔閡對於國際志工來說就像是一道無形的障礙,治療過程中,多數老一輩的四川人都只會說四川話或是帶有濃濃的地方口音,因此志工們無法聽懂他們心裡真正想說的話。李睿芳說,「他們心理有情緒要抒發,有時他們用力握著我的手講的很激動,我只能盡量去猜其中的意思,試著安慰他們並微笑點頭。」

「如果要從深入心裡方面重建,必需要語言沒有隔閡的情況下才有辦法真的安慰到他們。」趙靄儀說,四川居民缺乏心理方面的知識,很少人有概念知道自己需要看心理醫生,有些人以為自己有辦法去面對,但其實心理上還是有很大的陰影,「我們先由陪伴開始,再慢慢去觸碰他們心裡那塊創傷,經由長時間慢慢恢復。」

對於災後家園重建的四川居民,剛開始的需求建立在吃飽穿暖這些生理上的需要,但是當房子都建好了之後,心理上的創傷才會慢慢的浮現。 「有一些四川居民很積極的要重建家園,很多人開始工作上班,開始過他們的生活,但只要深入跟他們聊天,就會發現其實他們心裡還是沒有平復。」趙靄儀說。

對於四川居民來說,他們願意接受生理上的治療,但對於心理方面的問題卻很保守。趙靄儀曾向醫院提起心理方面治療的需求,但是如果以「心理治療」為訴求去宣導,幾乎都沒有人願意去,至今他們仍在尋找解決方法。


與「他們」相遇的火花



在四川服務期間,她們遇到來自各地的志工朋友,目前中國在招募本地的治療師志願者,一去就是三個月,他們跟上司爭取假期,甚至辭掉工作。他們住在臨時搭建的板房,沒有暖氣還要自己煮熱水,有人因此凍傷耳朵,但他們還是願意留下來。對趙靄儀而言,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很多朋友,「尤其是在那個地方,去那邊就是為了要服務,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標,很快就熟悉起來。」

04 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中,往往會在無意間發現不需語言,但彼此互相共鳴的地方,「很多東西是可以跨文化的,像音樂就是。」李睿芳說,她有一位朋友是音樂人,川震後和朋友們為四川賑災寫歌,她將那些歌曲放給當地的人聽,他們很感動,覺得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在關心他們。另一個特別的經驗則是發生在過年前,李睿芳說,「因為過年快到了,衛生所請了小女孩在治療室裡吹葫蘆絲,感覺很溫馨,就像在開一個小型的音樂會一樣,治療室裡充滿了歡笑聲,我們的心好像藉由音樂被聯繫起來了。」


施比受更有福

「就是決定去,像我常常想我去那邊可以給他們什麼,但是我發現你去經歷一件事情你會很有收穫,好像自己得到的更多,當你願意去給的時候,最大的受惠者就是你自己。」趙靄儀堅定的說,「不管你可以給多少,可是只要你願意去付出的話即便是只有一個人或兩個人,你去都是有價值的。」

經過這一次的服務經驗,趙靄儀表示,自己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不論在專業上面,同時在待人處事方面也是,「認識自己是不容易的,可是在服務的過程中,會暸解自己的不足,以及發現原來自己也是可以有一些創意的,這些都是很大的收穫。」

對李睿芳來說,這趟服務旅程讓她眼界變的更寬廣,心態有很大的轉變,「也許以後還會遇到困難或面臨抉擇,但是再苦也沒有像在四川的居民這樣面臨的遽變,會更珍惜與朋友家人的相處時間。」

雖然相處短短的幾天,但是志工們與四川九龍鎮的居民被一股莫名的愛聯繫起來。每年三到四月四川綿竹都會舉辦梨花節,吸引許多遊客前往踏青賞花,在當地一直很照顧他們的丁大娘說:「希望你們能回四川看我們,回來一起看四川的梨花開。」


延伸閱讀

四川汶川大地震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512四川地震復健專業志工招募

台灣公益資訊中心志工招募看板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