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藝術「家」治療 讓心靈更平靜

【記者孟慶府/台中報導】「藝術治療就是運用藝術的方式來治療病患,它不需要靠溝通以及語言,而是運用其他例如聽覺、視覺、肢體互動的方式來達到相同的目的。」林政宜治療師說。林政宜是台中市澄清綜合醫院的臨床藝術治療師,也是個人工作室「無限天堂」的創辦人,從事藝術治療已經有超過二十年的時間。

「無限天堂」目前有兩位治療師,分別是林政宜以及許家綾。小小不到四十坪的空間內,處處充滿著藝術的氣息,牆壁上滿滿的圖畫、隨處可見的手工藝品。來接受療育的大多是些對融入社會有困難的心理疾病病患、發展上遇到困難的兒童青少年、或是專業的助人工作者,藉由畫畫、雕塑、做手工藝品甚至是玩遊戲來達成療育的目的。



「我們會評估何種媒材最能達成現階段療育目標,在他們創作的同時,我們會在旁邊陪伴、觀察,甚至一同創作。我們會去感受這個作品表現出來的可能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卻不一定會像算命師一樣去詮釋當中的意涵,而是會幫助創作者將事情釐清,讓他們將問題看得更清楚,進而解決這些問題,使他們能夠融入社會、能正常的與他人相處。」許政宜說,而這也就等於藝術治療上的創造性「轉化」過程。

藝術治療並沒有硬性的規範,捏陶土、畫日記、畫畫等,都算是藝術治療。「我們還會搭配音樂的元素、以及遊戲的元素,當一個個案不想畫畫時,他可以做些手工藝品;要是他也不想做手工藝品,那就來玩遊戲;更甚者,他什麼都不想做,那就讓他在旁邊休息,讓個案保持平靜的心,這也算一種治療。」林政宜表示。不然有時候他們會自己動手創作,要患者在旁觀看,途中會故意發生些狀況來引起患者的注意,就可以藉這個人造的小插曲來幫助他敞開心胸。

曾經有個個案是過動兒,不管怎麼樣都定不下來,唯一能讓他安靜的就只有電腦遊戲,於是就利用遊戲創造地圖的功能(等同於畫圖),要他用自己完成的地圖來作遊戲。地圖的樣貌反映
出個案的想法,經由治療師的觀察做出對應的引導,這也是藝術治療的一種方式,而運用電腦多媒體,是藝術治療的最新趨勢。經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病患的心靈平靜下來,雖然是短暫的,但是經過長期的治療能改善其過動的情況。

林政宜表示,藝術治療這個名稱在這十年之間才較為國人所知,但是在國外已經發展很多年了。那為什麼藝術治療在台灣很少人知道呢?林政宜說這可能是因為對華人來說,談到「治療」這兩個字所代表的意義總是不好的,沒有什麼人會承認自己有病,尤其是心理方面的疾病,當然也就不希望與治療牽扯上關係。加上以往在醫院雖然運用藝術來作為輔助治療,也沒有用藝術治療這個名詞來稱呼。但是隨著時代變遷,越來越多的人都已經接受精神治療的存在,目前台灣已經有許多醫院、基金會、諮商所都已經有了藝術治療師的身影,結合藝術方式的治療更容易打開病患的心房。

林政宜從高中時期就開始從事藝術治療的相關工作,因為出身背景的關係,從小就接觸到許多精神疾病方面的患者,國中時期被美術老師發現有藝術的天分,高中時期加入美術社團,接受許多專業的學習。他稱當時的治療課程是啟發式藝術教育,治療的對象多是醫院裡特殊的小朋友,運用藝術的方式來作心理治療在當時可以算非常特別,可以算是台灣最早使用藝術治療來幫助病患的先驅。

許家綾畢業於台師大心輔系,並於美國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取得藝術治療碩士,從事治療的時間並不長,他自嘲是個標準的學院派,在「無限天堂」與林政宜合作了約有一年半的時間。而林政宜從事藝術治療的背景,可說是個實作派,兩人的相處常會產生摩擦,但是對於藝術治療這條路,他們的理念卻是相同的:希望能夠運用藝術治療讓更多的心理疾病患者回到社會上正常的工作。

他們目前正積極地和許多基金會合作,希望能藉由協助推廣工作室當中學員的作品,讓他們能夠像正常人一樣賺錢,活出有意義及有尊嚴的生命,但要完成這項任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待更多的人幫助。

「無限天堂」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成都路二二三之三號三樓


延伸閱讀

「無限天堂」部落格


「無限天堂」作品(林政宜老師提供)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