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陳心怡拍紀錄片看父親過去

記者王諺玫/攝
【記者王諺玫/台北報導】《被俘虜的人生》是【榮光眷影】紀錄片研習成果展中由陳心怡紀錄拍攝所發表的一部紀錄片,片中主角為紀錄者的父親陳書言。現年七十八歲的陳書言,曾是共產黨軍,直到現在,對於自己曾是共產黨軍人身分一事,一直很避諱去談,害怕一旦公開就會受到迫害。

陳心怡說小時候父親脾氣不好,經常在酒後毆打母親,加上青春期時的叛逆,而與父親的關係漸漸疏遠。印象中,父親是個非常痛恨蔣介石的人,在她的認知中,那些老國民黨兵對蔣介石的情感是又愛又恨,因此也沒多加去追究父親痛恨蔣介石的原因,加上父親很避諱去談那段過去,直到近兩、三年才知道。

陳心怡當初是透過朋友介紹得之榮光眷影影片培訓課程,對於學生時期主修政治,從來沒接觸過影片製作的陳心怡來說,在製作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剪接以及上字幕的部份。由於榮光眷影紀錄主題為外省族群及眷村等相關議題,而她所接觸到的外省人只有父親,因此選擇以父親的故事作為拍攝主題,但另一方面也是想藉由這個機會來處理不和的家庭關係。

父親陳書言年輕時曾為共產黨軍,於古寧頭一戰敗於國民黨,之後成為國民黨的俘虜,在民國三十八年被俘虜來到台灣。對於自己曾是共產黨軍一事,一直不敢讓別人知道,害怕因此受到迫害。影片中歷史陳述方面,由於購買歷史影片的費用昂貴,因此採用軍史館的史料以及父親的口述並陳,其中有一段父親說「共產黨打日本人打得兇」,但在軍史館的史料記載卻是「中共叛國」,對這樣歷史不同的詮釋,陳心怡覺得心裡有些感嘆。

「其實我是為了要去試著與父親溝通,為了改善家庭關係而拍。」陳心怡說。這部片的製作,讓陳心怡變得比較能夠去體諒父親,在影片中,父親回憶起當年戰爭時親眼目睹家鄉同胞被坦克輾過,陳心怡說:「經過這麼久,父親仍會想起那些同鄉在自己眼前死亡的情景,這些過往對一個人的性格是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她和父親的關係少了紛爭,多了點體貼。而本來對於曾為共產黨員一事非常保密的陳書言先生,也漸漸走出被俘虜的人生。

至於未來是否繼續相關議題的拍攝,陳心怡表示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能夠拍攝父親與他的外省朋友們的故事。

2 意見:

我很有感触,看了您的文章,而且在东森电视看到古宁头60周年的有关报道其中有您的父亲部分的录影。
我很想能和你们取得联络了解进一步的有关当年的信息,可是怎样才能和你联络上呢?能否告知,谢谢!
你一定很奇怪我为什么这么有兴趣,因为我就是当年攻打金门这支解放军部队的一位老军人的后代。我每年都会来台湾,所以我想能有机会见面的。
我的联络方式pyzlzh@yahoo.com.au Martin Li
期待您的回音。

我想您也可以訪問古寧頭戰役,擔任坦克車的槍砲手的熊鎮球先生(02-25775848),讓這個記錄更完整。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