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賴樹盛 服務看見自己

【記者黃惟伶/台北報導】「不是他們需要我,而是我需要他們。我需要他們給我一個很大的成長和思考空間,讓我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讓我對自己要做的事有更多的堅持,一點一滴,可以對腳踏的這塊土地、對週遭的人有一些良性的影響,其實也夠了。」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駐泰國領隊、《邊境漂流:我們在泰緬邊境2000天》作者賴樹盛說。

賴樹盛表示,在泰緬邊境服務其實也有很苦悶、快撐不下去的時候,但是一位難民朋友在他難過時,卻反而拍拍他的肩膀、鼓勵他,「沒關係!我們再努力一下。」、「沒關係!再過兩天情況或許就會好轉了。」他說,很多人總認為服務是因為他們需要,所以我們去服務,但其實是「我需要他們」,這是他這幾年在泰緬邊境服務最深的體會。

自二三年到泰緬邊境服務至今,賴樹盛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待在海外服務,十月十四日他利用返台的短暫時間到政治大學進行第一場校園分享,分享會的主題為「服務,看見自己」。

緬甸難民逃到泰國後就被收容在難民營內,在別人的土地上,他們「沒有身分、沒有進出難民營的自由」,然而賴樹盛身為一位志工卻有著自由進出難民營的權利,「憑什麼?」有台灣護照、在那工作,就可以進出難民營,但那些難民卻沒有這樣的機會,他說,「對我而言,其實還是充滿很多無奈。」這種不平等,使得他每次進出難民營時都很不舒服,但卻無能為力。

因為緬甸經濟、政局不穩,幾十萬的緬甸人選擇跨越邊境到泰國當外勞。賴樹盛表示,曾有泰國新聞報導在玉米田發現四具緬甸勞工的焦屍,追查之下發現是泰國雇主懷疑緬甸勞工盜賣玉米,就請了槍手動用私刑殺了四位長工,這些在泰國的緬甸外勞語言不通、沒有身分,在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生命真的不值錢」或者說「人命有價格上的不同。」

賴樹盛說,他不是突然要到海外當志工的,就讀專科時,他就開始參與公益活動,大學時也會利用課餘時間擔任志工,他笑言,每年暑假泰緬邊境總會有很多大學生要來服務,但「沒有在台灣當過志工的就不用來了。」

「重要的不是『國際』,而是『志工』。」賴樹盛說,在很多人眼中,國際志工總是有著神聖的光環,但回到「志工」兩字,其實在台灣就有很多機會當志工,當國際志工的準備就是在台灣就開始參與公益服務,從自己的身邊開始做起。

會毅然決然的到海外當志工,賴樹盛其實受到哥哥賴青松很大的影響,成功大學畢業的賴青松,用公費獎學金到日本留學,但最後卻決定到宜蘭種田,賴樹盛說,哥哥讓他看到「要去追求自己生命節奏與自己的生活方式。」當要選擇自己要走的路時,就是一件事——「實踐」。

到海外當志工,與其用電影《練習曲》中的「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這段話來說,賴樹盛認為有個朋友跟他分享的一段話更好,「有些事情並不是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現在不做以後就來不及,而是很單純的把一件事情撿起來,好好的做一番。」想服務他人,就應該從參與服務、當志工做起,好好做一番。

賴樹盛說,到海外去服務或在生活週遭,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看到他人的苦難,讓我們懂得去珍惜自己的幸福,而願意珍惜自己的幸福、願意分享自己的幸福,就是世界會變的更美好的契機。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