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孟珊/台北報導】「一開始是想說將茶館轉型,畢竟貓空的茶館太多了。然後我又想要將茶壺的世界介紹大家知道,全台灣只見茶葉博物館比較普遍,而茶壺博物館似乎一個都沒有,再加上自己有在收藏,就想說把它們拿出來展覽、介紹給大家認識。」三墩石茶壺博物館館長張坤鴻說著茶壺博物館的創立理念。
博物館所展出的茶壺大多約有兩百至三百件茶壺,其中展示作品則是以「宜興紫砂壺」為主。博物館解說員表示:「紫砂壺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可以保存茶葉本身的色、香、味,而且保溫性與耐熱性都很好。另外,它另外一個特性是會越用越漂亮,茶也會越泡越香,我們將之稱為『養壺』。還有,紫砂湖的透氣性相當良好,它一釐米有兩百個以上的氣孔,因此我們又將紫砂壺稱為『會呼吸的壺』。」
在博物館所展出的茶壺中,鎮館之寶莫過於朱可心的桃報壺,朱可心為紫砂藝界「七大老藝人」之一,可謂紫砂茶壺界的大師。張坤鴻驕傲的說:「這個壺原本是屬於一個私人收藏家,他不肯賣,最後是我以一季的茶才跟他換來的。」張坤鴻表示,有許多壺都是他以壺換壺或以茶葉換壺換來的。張坤鴻表示,家族世世代代都是茶農,整日與茶為伍,因此往往遇到喜歡的茶壺,都是以自家種植的茶葉交換茶壺。以茶換壺,創造出今日博物館豐富收藏。
另外,除了朱可心之外館中還有其他七大老藝人之作品,像在今年年初剛過世的蔣蓉,館內也有她的作品收藏。蔣蓉的作品通常都會有自然界的昆蟲融入她的作品之中,例如:瓢蟲、青蛙等。解說員說:「我們這裡就有收藏了兩把上面有青蛙雕刻的茶壺,都可透過我們展示櫃中的放大鏡看的一清二楚。」
一杯茶的好壞,除了茶葉本身的品質,茶壺更是另一個重要的元素。「想要泡出一杯好茶,就必須要有一把好茶壺,隨便的茶壺可泡不出令人驚奇的效果。」張坤鴻表示,茶壺並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單純的泡茶的工具,茶壺的知識可不是一兩年就學的完的。
身為貓空的一份子,張坤鴻希望可以竭盡所能將他所愛的貓空推廣給大家認識。在開博物館以前,他所經營的是貓空常見的一般茶館。在經營後期,張坤鴻想要轉型,他認為貓空的茶館太多了,應該做出自己的特色。再加上,他認為應該保護好貓空的環境,也就是要做好環保,所以他選擇了設立博物館。
「無煙囪產業是對於一個地方最不受傷害又能獲得最大利益的,我不希望貓空因為太多的茶館而遭受污染,所以我才堅持要開設博物館。」一方面是為了環保,另一方面是追求自己的理想,張坤鴻在貓空慢慢地實踐了他的夢想。「希望大家下次坐纜車貓空時,可以順道來博物館看看,我保證你可以更加認識、了解茶壺世界的奧秘。」
地址:台北市指南路三段三十四巷三十六號
圖片來源:記者何孟珊攝影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