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許禮安 獻身安寧療護

21【記者林裕珊/高雄報導】「醫生的職責是要治病和救命,可是當無法對病人治病,更不能救命時,卻要增加病人的痛苦,目的意義又何在呢?」許禮安說著。

許禮安行醫十七年和從事安寧療護已有十三年,在他當醫生的時候,在急診室及內科病房裡,每天面對著病人,看遍了死亡,體會到做醫生的無力感,於是他開始研讀生死學,並受訓於安寧療護課程,最後致力於安寧療護。

許禮安認為,在台灣的醫療社會裡,病人的意願常被忽視,家屬常要求醫護人員保密,不可告知病人,甚至在病況危急時要求急救並轉入加護病房,因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安寧療護的目的就是讓一個人的生命得到最大的尊重,讓他最後的生命還能表現出來。

許禮安說:「我經常聽到家屬說:『媽媽已經八十歲了,我們決定不讓她開刀!』我會問:『媽媽還清醒嗎?』家屬說:『能吃、能走,狀況還不錯。』我接著說:『如果你的媽媽註定要到活一百二,你憑什麼不讓她在八十歲開刀?』何況,這些家屬通常都還沒問過醫師能否開刀,就自行決定母親的命運。我對家屬說:『能不能開刀還要外科醫師說了算。如果醫師說可以開刀,你們再讓媽媽自己做決定,不然連外科醫師都說不能開刀,你們就算想開刀也沒用。』」

許多人以為在安寧病房是等待死亡的地方,許禮安卻說:「臨床經驗告訴我,病人本身根本不想準備死亡,他們每天的想法都朝向活著的那邊,還是希望有生存的奇蹟,還是夢想自己會是幸運兒。」許禮安還表示:「有些家屬看到病人吃很少或很慢,就要求我幫病人插鼻胃管,這樣家屬才可以灌牛奶或營養品,可是病人雖然虛弱但意識清醒,為什麼沒人問過病人願不願意呢?鼻胃管是要插在病人身上,家屬覺得這是『幫』病人,我卻覺得是折磨病人。如果家屬繼續堅持,我會說:『好吧!但可不可以我先幫你插一條試試看,如果你不會覺得不舒服,我才考慮幫病人插。』家屬自己都避之唯恐不及,為何忍心插在病人身上呢?」

面對痛苦的現實,身為醫生要如何讓自己、病人及家屬都不會覺得痛苦,許禮安說:「這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無論醫生再怎麼努力去用恰當的說法、語調、表情、場合等,都無法改變把壞消息帶給病人與家屬的事實。

安寧療護強調病人的自主權與個別差異,許醫師舉了一個例子說:「曾經有一個病人,他希望他住院期間能穿自己的睡衣,但是醫院有規定住院時一定要穿著醫院的睡衣,但我覺得規定穿著醫院的睡衣就是違反了個別差異,強迫穿著醫院的睡亡也是破壞了自主權,我甚至可以說:『安寧病房只要有任何管理規定,就會破壞安寧療護的基本精神』。」

問及對台灣安寧療護的看法,許禮安認為現時台灣的安寧療護人員大多因為太年輕而經驗不足,很難去體會病人和家屬的心態。他目前致力於推廣的工作,目標是到社區推廣安寧療護觀念及死亡教育,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加入安寧療護工作,給往後的病人與家屬更好的照顧品質。


照片來源:記者林裕珊拍攝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尚信街44號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