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又婷/生命力導覽】近幾年憂鬱症越來越受重視,社會大眾的憂鬱症比例也節節升高。尤其是因為憂鬱症的自殺率持續成長,已達十年前的二倍,據統計,憂鬱症對於青少年有很大的殺傷力,其中十五歲至二十四歲青少年死亡原因第二名就是「自殺」;而自殺身亡的青少年個案中,高達百分之八十七於生前患有憂鬱症。
憂鬱症患者雖然不一定會自殺,但卻會影響學業、交友、家庭等等各方面的失調。憂鬱症不是問題,只要我們及時發現提早治療,週遭的人多給憂鬱症患者關懷與協助,憂鬱症不過是心理上的小感冒,只要接受治療就可以痊癒。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賴德仁理事長認為,在亞太地區,大部分有憂鬱症的患者都未接受適當治療。這一部分是因為社會對其相關問題的廣度和嚴重度缺乏警覺,也有部份是因為在亞洲國家一般健康照料系統的許多醫療專業和政策決定人員以為憂鬱症無法有效治療。過去很多東方人認為「憂鬱症」屬於西方文化的產物,因此有憂鬱傾向或已有憂鬱症時,大多數患者通常不會認為自己「有病」,只把它當做是「神經衰弱」或心情不好,不願意把自己的情緒說出來。
「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簡介憂鬱症中寫到,憂鬱症嚴格講起來是一種情緒失調的精神官能症,透過時間的累積與壓抑讓它顯現在外;如果換種角度來看,憂鬱症其實只是人們自找麻煩、一時想不開所造成的結果罷了!
部落客夏霏以自身經驗在文章中提到,我知道「憂鬱症」是一種病,但它不是絕症。我去看了醫生,持續服藥三個月以上。雖然服藥後時常會感到昏昏欲睡,整個人懶洋洋的,但也因為藥物的控制,我不再胡思亂想,食慾和睡眠也開始恢復正常。我罹病三年,吃了半年左右的藥,加上規律的作息生活,生活漸漸上了軌道,身體狀況也改善許多。
社會上有許多團體或基金會提供免費的心理諮詢,例如,「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董氏基金會」等等的諮詢單位。這些團體時常舉辦各式宣導教育活動,達成「預防重於治療」目標,減低因憂鬱症帶來的社會資源損失或浪費。為了防範自殺率的攀升,行政院衛生署也有組成「自殺防治中心」,二十四小時皆有專人接聽,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安心撥打。類似的專線還有,「張老師24小時專線1980」和「生命線24小時專線1995」。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