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台灣玩具博物館 玩出童味

【記者冼家慧/台北報導】「玩具不只是玩具」,是「台灣玩具博物館」館長江敬文對玩具的詮釋。位於板橋四三五藝文特區的台灣玩具博物館,收藏了三千多件新舊玩具,都是江敬文親自從各地搜尋而來的珍寶。

玩具博物館展出的玩具橫跨時代,從四〇年代的水槍、五〇年的彈珠台等台灣民俗童玩,到近代的遙控機器人,透過玩具型態的轉變,也彷彿看見了歷史的足跡。

館長江敬文是標準的玩具發燒友,只要把玩具一拿上手,就如一本「活的玩具字典」,為參觀者滔滔說出每個玩具的典故。他說:「就算參觀者只剩下一位,我都會為他講解任何的玩具故事。」

館內特殊珍藏之一,是編號五一(年次)的大同寶寶,因為其為建廠年代紀念數字而別具意義,現值已升價百倍。但江敬文表示,玩具的衡量價值並不在於金錢上,他說:「玩具是一種回憶,它保管著每一個時代孩童的夢。」

此外,獨家展示的中國古老遊戲「投壺」,為周代時期貴族間聚會流行的遊戲,投箭入壺即得分,玩法簡單卻令人回味無窮。江敬文說:「只有透過動手去玩,才能體驗出玩具的樂趣」,因此館內也設置了「體驗區」,讓參觀者親自動手體驗。

江敬文說:「台灣是一個融合了各種玩具文化的地方。有傳統的中國民間玩具,又有由日據時代傳入的西洋玩具。」而被問到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台灣玩具,他二話不說指著陳列櫃上的「尪仔仙」說,「尪仔仙」是台灣早期一種非常有特色的玩具,「這種玩具全世界只有台灣在玩,是台灣人特有的玩具。」

江敬文表示,「追根究底」是他對玩具熱愛的原因,「每收藏一件玩具,我就會在想,這件玩具背後到底有甚麼歷史、典故」,在無窮的求知慾下,江敬文不旦收藏玩具的實體,更把玩具的相關介紹和知識逐一呈現在館內,「希望每一位參觀者,除了可以在館內尋找兒時的樂趣,也能啟發到一些智慧。」

對一些比較歷史悠久的玩具,江敬文表示,他會先找相關的文獻研究,再找出玩具的生產地,然後親自到生產地搜集玩具。當一些玩具已經失傳或找不到實體時,江敬文更會親自研究並且動手製作玩具,「玩具其實可以很簡單,可以用簡單的材料,製造出千變萬化而且有趣的玩具」。

對於當前日新月異的現代玩具,江敬文表示,新式的電動玩具是玩者下意識被動操控,只能依靠軟體的變動才能變化內容;而傳統流傳下來的玩具,可以自己動手動腦,任意變動,比較貼近生活化。他說:「玩具是跟人類互相融合的一種東西,我們不會說那一種玩具比較好,玩具的好與壞是看玩者的心情和創意。」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中正路435號 藝文特區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