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使用心理衡鑑減少誤診

Untitled 【記者陳建中/生命力報導】「心理測驗和電視上看到的心理遊戲是差很多的!」新光醫院心理治療師車先蕙解釋,心理測驗是有科學根據,但心理遊戲卻沒有科學根據。一般心理治療師都會使用心理衡鑑來決定病患適合何種治療方式,而心理測驗就是心理衡鑑的其中一種方式。

車先蕙說,心理遊戲是沒有大量資料收集而成的科學根據,許多電視上的星座專家所使用的心理遊戲並不像心理測驗具有高信度及效度的功用。

不同於心理遊戲,心理測驗是科學化,效度及信度極高,並具有診斷性的心理衡鑑工具之一,心理測驗有分為自填式問卷、施測者操作的標準化工具及投射性的問題。「你能想像利用親手畫的人物就能看出你的人格特質、性向、有無家暴或是精神病症?」車先蕙說,這一類的問題就是心理測驗中的投射性問題,每一份問題都是由數千人中收集分類而成的資料,心理治療師診斷病患的症狀都是依照收集而成的資料庫做分析。

除了心理測驗外,心理衡鑑還有行為觀察及會談兩種診斷方式,利用心理衡鑑可以預測病人治療前的病情,還可以評估治療過程中和治療後的成果。

心理衡鑑的用途很廣,不只用在心理治療上面,還可以評估自己的個人特質和興趣等等,車先蕙說,「每個人都可以做心理衡鑑,它可以讓自己更瞭解自己。」

許多病患在接受心理醫生診斷時,都會隱藏自己的實情不願透露,再加上診斷時間過短,所以常常會出現誤診的情況,不對症下藥是不會讓病情有好轉的一天,所以這時候心理衡鑑就派上用場了。有一個個案讓車先蕙印象非常的深刻。

老楊(化名)已經五十多歲了,前年突然認不得家人、睡不著、亂丟東西還有幻聽等瘋狂症狀,老楊的家人很緊張,把他送到醫院就診,心理醫生診斷出他是精神分裂症,要求他馬上住院,後來住院了一個月,病情卻沒有明顯的進步。

老楊的心理治療師車先蕙感到很困惑,照理說,只要住院接受治療一個月,病情就會有明顯的進步,但是老楊卻沒有,車先蕙猜測是老楊的心理醫生誤診,於是就幫老楊做心理衡鑑,診斷出來的結果不是精神分裂症,而是腦傷。經過了精細的腦波檢查後,才知道,原來老楊是身體吸收鐵酵素的基能失衡,才會造成老楊有種種的瘋狂行徑,「真的是一個大烏龍!」車先蕙說。

在老楊吃藥維持精神和補充鐵酵素後,病情就漸漸的好轉,車先蕙說,雖然腦部的傷害是無法復原的,但是藉由藥物還是可以維持老楊基本的生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