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9日 星期一

媒體給舞台 樂團需努力

【楊竣傑報導】公視製作人張硯田說,只要獨立樂團不斷創作,有好的表演與作品,他很樂意讓樂團上節目;他也說,獨立樂團自己要爭氣,將音樂做好,自然會有機會。

張硯田為「公視表演廳」製作人,節目內容包含古典樂、歌仔戲、獨立音樂等。他曾經在二OO五年製作過「硬地音樂展」節目,本身也有樂團表演經驗,對獨立樂團相當了解。從「硬地音樂展」中,他認為台灣最欠缺獨立創作與原創性的音樂。許多樂團的歌曲都大同小異,無法表現出獨立樂團應有的創作精神。

國外有大量的獨立音樂節目與表演場地,是樂團自我認同與社會接納所形成的文化有關;台灣的社會環境和觀感還沒辦法形成類似外國的文化,較難出現專屬的節目。張硯田表示,「獨立樂團自己要爭氣,東西不是環境給的。」無論環境好壞,樂團都要努力,有企圖心,對自己的作品有想法,再做出好音樂,機會才會出現。

公共電視並非不製作獨立樂團相關節目,張硯田表示,節目每個星期都要有新的內容,但創新的音樂作品量不夠,不足以製作節目。公視曾製作「公視53街BAND當道」,巡迴全省,邀請各大學的樂團表演;但他們卻發現,樂團創作內容不理想,音彈不準,吉他彈不好,「這樣的內容在電視上播,很浪費公共資源。」張硯田說。他也認為,節目很難將獨立樂團表演的能量展現在電視上,若沒有質感,對樂團並沒有好處。

在Pub轉播獨立樂團表演,無論在燈光或音響,轉播都不如預期,技術難以配合。除了技術,張硯田還提到,獨立樂團本來就是走在邊緣化,以歌詞或表演內容抒發感覺,若是內容有理,摻雜不雅的文字仍然可以接受;但許多樂團為了營造感覺,刻意在表演時講三字經,電視節目的尺度便無法播出。「我們可以用專業評斷好壞。但一般大眾質疑時,製作人要如何向外界解釋呢?」

張硯田說,媒體可以提供獨立樂團表演舞台。樂團需要演出機會,只要不斷創作,雖然充滿實驗性,對很多人而言也不好聽,但不給機會,如何產生新的作品呢?他表示,公視並非不提供機會,只要樂團有好的表演與作品,公視會給予公平的表演平台,他也願意讓樂團上節目表演。

媒體可利用「紀錄片」方式,讓觀眾了解獨立音樂生態。張硯田表示,藉由歌手講解,可以讓樂迷了解獨立音樂的特殊性與內容。但他認為,目前獨立音樂內容不成熟,樂團對自己的作品,講不出所以然,更何況要讓一般觀眾了解呢?只要音樂內容成熟, 無論要製作獨立音樂的節目或紀錄片,都能搬上檯面。

1 意見:

身為獨立樂團,除了創作好的音樂外,在什麼資源都沒有的情況之下,也只能自求多福。
為了接洽表演,我時常有種快發瘋的感覺....
台灣的音樂環境,有很大努力的空間。
普遍來說,在台灣創作豐富的外國籍樂手向來受到忽視,如同最早期的台灣汽車產業。
令我很不解。
音樂應該是多元化、不分國籍的。不是嗎?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