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日 星期二

東南亞文化 展現新移民自信

【陳靜鈺報導】在板橋社大的三○三教室裡,台灣學員邊唱著越語歌,邊繞著圓圈拍手,突然傳出一聲「啦大」,學員趕忙蹲下, 又一聲「宰大」,學員趕忙站起,期間不時夾雜著學員與老師的笑聲。隨著越南老師的帶動,學員從遊戲中學習越南文化。

近年來社區大學不乏教導新移民識字、學習台灣文化的課程,有關東南亞語言、文化的課程卻不多見。板橋社大除「新移民識字親職教育課程」,在今年九月還增設了「東南亞文化課程」。不只讓新移民適應在台生活,也讓台灣人瞭解新移民的文化背景,促進彼此間的交流與了解。特別的是,「東南亞文化課程」講師由多位新移民女性輪流擔任講師,讓在地人分享自己國家的語言、飲食、節慶與觀光,使學員更能貼近東南亞文化。

板橋社大開設一系列的新移民相關課程,訓練有興趣的台灣婦女成為種子教師,教導新移民台灣語言與文化,再選取上課多年的新移民女性,成為「東南亞文化課程」的講師。這兩類課程皆免學費,且有育兒班,替來上課的婦女照顧孩子,讓肩負養兒育女重擔的女性,可以放心學習。

「新移民識字親職教育課程」的中文講師黃淑女說,當初為落實真正的多元文化,開設「東南亞文化課程」。「為什麼新移民女性只能接受社會壓迫式的灌輸台灣文化?我們希望能提供一個空間,給新移民女性推銷自己國家的文化,並透過擔任講師,讓他們展現自信。」她說,台灣多以弱勢、同情或帶有歧見的角度看待新移民。「新移民不像一般人所想的落後,只是我們懂的他們剛好不懂,但他們懂的,我們也不見得懂啊!」所以想藉由這門課,展現每個文化的優點,消除歧見。

越南講師林金惠說,剛來台灣時完全不會中文,跟家人只能靠比手劃腳溝通。曾到國小補校上課,沒想到老師用台語講解,讓他更難懂。早期台灣社會對越南女性抱持著嚴重的誤解,有疑問請教補校老師,老師卻置之不理。有一次小孩生病,不知道怎麼帶小孩去看醫生,與婆婆語言不通,只好打電話回越南問媽媽。在遭受種種排斥、沒人幫助的情況下,她覺得很無助。

如今,她來台十年,靠著意志自學,加上五年前,參加「新移民識字親職教育課程」,已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想要回饋社區大學,所以擔任「東南亞文化課程」講師。林金惠說:「當講師讓我重新思考自己國家的文化,有了新的感受,而且順便練習了中文。」她同時身兼「南洋台灣姐妹會」的理事長,致力於幫助不適應、受剝削的新移民女性。「不想讓新進的新移民女性受跟我一樣的苦,所以我想主動幫助她們。」她說。

這學期的東南亞文化課程,安排了越南及印尼的文化課程,由講師分享在自己國家的生活,帶出其語言與文化,既有趣易懂又很生活化。黃淑女說,此課程多為對東南亞文化有興趣的台灣人,有些則是新移民的家屬。林金惠說,有時會用遊戲帶出他們國家的風俗,例如:禮儀課時,他們用戲劇演出兩國的禮儀,讓學員主動尋找其間的不同。美食課會請老師帶自己國家的美食,讓學員品嚐。小時曾在緬甸生活的班長任三榮說:「上這堂課能夠讓我回想小時候的生活,也了解了各國的飲食、文化,很有意思。」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