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台灣黑電影 黎明前最深的黑暗

Dsc00461 【龔淬平報導】今年國家電影資料館舉辦的交替影展,放映行政院新聞局二○○二、二○○三年度獲獎的電影短片及紀錄長片,十月十五日放映的紀錄片「台灣黑電影」,現場請來該片導演侯季然、與談人張世倫和觀眾座談,帶領年輕一代的觀眾了解曾在台灣七○年代末、八○年代初風行一時的台灣黑電影,是如何從社會寫實片,轉變成大膽地描寫犯罪、肉慾與復仇的內容。

導演表示,這部紀錄片的片名靈感來自「台灣新電影」,不同於新電影較強調人性光明面,黑電影則充滿了犯罪與復仇,因此又被稱為黎明之前最深的黑暗。不過,這部片名原想命名為「台灣黑電影 錯誤的一百一十七步」,因為自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五年間,共有一百一十七部電影因犯罪劇情而受到新聞局檢查。但可惜的是,他無法全部蒐集到,所以才改名為「台灣黑電影」。

導演說,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動機來自於他先前的工作。他曾任「台灣電影資料庫」專任研究助理,負責電影片名的輸入工作及票房整理,在此期間他接觸了不少黑電影。不過當時保守的社會,總是刻意避免談論這些犯罪電影,因此激起他想藉由紀錄片重現台灣黑電影的念頭。

然而在蒐集這些舊影片的過程中,他歷經了一番波折,「台灣黑電影」引用的八部舊電影,其中四部是從國家電影資料庫中找出,剩下的有從香港買入和台灣專放露天電影的業者手中得到。這些露天電影的業者會在神明生日時,架起露天布幕,放電影給神明看。所以導演就在他們的幫助下,利用攝影機拍攝布幕,才能順利的在紀錄片中放入黑電影的片段。不過導演表示,雖然「台灣黑電影」紀錄片著重在女性復仇上,但黑電影的內容事實上還包括幫派鬥爭和賭片,但因蒐集上的不易,所以才以女性復仇為主軸。

「台灣黑電影」共剪輯了八部黑電影的片段,包含「錯誤的第一步」、「上海社會檔案」和「女王蜂」等紅極一時的黑電影代表作,並訪問多位當時拍攝該片的導演和影評人。對於張世倫提到,紀錄片內容為何沒有訪談老一輩的觀眾對黑電影的看法?導演則表示,當初在田野調查時,曾訪問了當年看過黑電影的觀眾,但他們多半已印象模糊,所以便放棄將訪談內容放進影片中。

導演認為,黑電影其實可以發展成有藝術企圖的影片,然而那個年代導演自創信低,只負責開拍與劇本寫作。他們的背後大多是具有黑道背景的出資片商,這些人看準了黑電影的票房,所以一窩蜂地加入黑電影的製作,因此在不停地競爭下,影片內容逐漸走向誇張而非寫實,民眾最後也因一成不變的暴力劇情而開始產生厭倦感,才導致這些黑電影在台灣的電影界中迅速竄起又快速消失。

張世倫表示,很多人認為黑電影只是商業炒作下的成果,因此鮮少人願意研究。反而,這些影片最後是在香港發揚光大。不過他認為,只要有人願意研究黑電影,都應以正面的態度對待,因為這些黑電影畢竟屬於台灣電影工業的一部分。導演也呼籲,有鑒於自己在找尋這些片子的辛苦與困難,他希望政府能夠出錢將台灣的舊電影買回來,保存台灣人的歷史記憶。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