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3日 星期四

雲林縣傳統布袋戲的傳承與推廣

【生命力記者程旭珀報導】雲林縣是布袋戲的故鄉,許多知名布袋戲人物如黃海岱、鐘任祥都在雲林縣發展布袋戲。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傳統布袋戲面臨著傳承問題。近年來文化局為推廣布袋戲,每兩年舉辦以布袋戲為主題的文化季,並籌設布袋戲主題館,還邀請知名布袋戲團體負責人,加入校園布袋戲社,擔任布袋戲指導老師,深耕傳統藝術布袋戲。

從現今的布袋戲團體林立,政府立案七十五家布袋戲團體中,大致可分為五洲派與閣派。布袋戲研究者廖俊龍表示,五洲派以國寶級大師黃海岱為代表,黃海岱學過漢書三年,四書五經都曾涉獵,劇情以文戲取勝。閣派在鐘任祥時代,以武戲、特技為主。

一九六九年,黃海岱次子黃俊雄將布袋戲帶進電視,藉著聲光科技與剪接技術,使電視布袋戲掀起有史以來的收視高潮。近年來由於電子花車的加入競爭,吸引不少布袋戲的觀眾,加上車頂戲的演出,一個人、兩個人湊人數的演出不合乎規格,使得布袋戲表演品質下降,再加上野台電影出現瓜分市場,讓布袋戲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一九九四年起,文建會開始全國文藝季轉型的文化政策,下放由各縣市主辦。雲林縣布袋戲館在一九九六年的虎溪躍渡大輪腳藝術節活動中,正式成立。一九九七年雲林縣政府向文建會爭取籌設經費,整修從前「郡役所」﹝日據時代的警察局﹞,以布袋戲為主題設計,並預計二○○六年在軟體經費籌足後,正式成立布袋戲主題館。

布袋戲主題館的成立,展示出雲林縣布袋戲的發展史,和靜態的布袋戲布偶陳列,以布袋戲為主軸設計,讓世人知道雲林縣傳統布袋戲的發展,並保存傳統布袋戲,而不使其文物文化流失。布袋戲主題館的成立,讓民眾可以有地方吸收傳統布袋戲文化,了解布袋戲過去的歷史,進而認同傳統藝術布袋戲。

此外,在推廣方面,侯課長表示,在各級學校單位,包括雲林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正心高中、虎尾高中都有成立布袋戲劇社,並邀請各布袋戲劇社團在各個學校演出或擔任布袋戲指導老師,深耕傳統藝術布袋戲,使傳統布袋戲的傳承在教育體系中生根,並且在每兩年所舉辦的偶戲藝術節當中,邀請各布袋戲社團親自上台演出。此舉使得傳統布袋戲文化後繼有人,生根傳統布袋戲。

自一九九九年起,雲林縣每兩年固定舉辦偶戲節,邀請世界各地偶戲團體到雲林縣演出,文化季的演出讓民眾可以觀賞布袋戲,提升布袋戲在全台的知名度,讓大家認同布袋戲,並促使其支持傳統藝術布袋戲。

在軟硬體設備的文化建設下,加上在教育體系的深耕與推廣,並定期舉辦布袋戲為主題的文化季,使得傳統布袋戲得以在雲林縣傳承。


延伸閱讀:

雲林縣政府文化局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