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6日 星期四

金曲歌王劉劭希 以唱歌紀錄客家

【記者俞孝璋/生命力報導】

「我參加金曲獎,就是想得獎,但是我想得獎並不是要證明我有多屌。我的生命價值不是靠一個獎盃來決定的,我想得獎是為了爭取一個機會,把我心裡的話,透過語言、行動,向更多的人講出來,因為我單打獨鬥很久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陪我一起打群架。」這是二○○三年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劉劭希的得獎感言中的一段,很直接、爽快地將他對獎項的感覺說了出來,也把他那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人生態度宣洩無遺,自號瘋爵士的他並非狂妄自大,只是不喜歡照著市場的遊戲規則玩。

說起劉劭希與音樂接觸的歷程,他說:「小時候曾學鋼琴數年,結果連拜爾都沒學完就放棄了。本以為跟音樂無緣,大學時生了一場大病,病癒後腦中突然充滿了音符,不吐不快。」自此劉劭希立志成為一個音樂家,靠著自修學音樂,無師自通的他就這麼越玩越入迷,也玩進了職業樂壇。

在音樂界工作了十幾年,劉劭希看透了台灣的樂壇。他認為台灣沒有音樂市場,只有流行偶像市場。做來做去都是過度包裝的音樂,心灰意冷之下,他開始想:「為什麼我不用自己的母語,來做自己想做的音樂?」就這樣他開始寫客語歌,並在二○○二年發行了第一張專輯「嘻哈客」。雖然用客家話來唱,劉劭希在自己的專輯裡投入了很多不一樣的元素,像嘻哈、搖滾、放克等曲風,他要做的是嶄新的客家音樂,能吸引年輕一輩來聽,讓人重新認識客語之美的音樂。

二○○三年的「野放客」專輯,讓劉劭希一舉得到了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和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兩個獎比起來,得到最佳專輯製作人獎讓他高興多了,因為那是和所有專輯來競爭的,得到這個獎,才代表客家音樂可以走上主流舞台。而劉劭希坦言許多客家老一輩不喜歡他的音樂,認為客家山歌才是真正的客家音樂,得到獎之後,反對的聲音變少了,也多了客家的年輕一輩出來支持他。對劉劭希來說,做客家音樂不只是做音樂,更是在做文化。他希望藉由自己的音樂,為客語文化做一些保留,為這個逐漸走向死胡同的文化留下更多的東西。

客家族群在台灣其實人數不少,但會說客家話的人口卻越來越少,客家的二、三代多半被這塊土地的主流文化同化了,他們可能說國語、說閩南語,但不會說客家話。許多客家頻道,製作的節目也是留在客家庄的老一輩客家人才會看的,這是劉劭希所憂心的,要是年輕族群都不認同這份文化,走下去的路斷了,那客家文化終究會結束。

劉劭希金曲獎得獎感言的最後一段說道:「明年的金曲獎,『八方來客』專輯會繼續參加,我還要爭取上台說話的機會,要是不讓我上台,在台下嚷嚷也行。」讓客家的聲音給更多人聽到才是劉劭希的目的,至於有沒有市場他早就沒在管。他和其他同樣用客語來演唱現代音樂的如謝宇威、顏志文等都是抱著同樣的心態,縱使做這些專輯是賠本的,我也要繼續做下去。劉劭希更希望他的音樂不只在客家頻道上播放,他很有自信地認為,不管你聽不聽得懂客家話,你都該來聽這好音樂,就像你會去聽英文歌日文歌一樣。


延伸閱讀:

1.瘋狂音樂網

2.國慶音樂晚會 台日歌手人氣大車拼

3.流浪者之歌音樂節 十七日起在台北市展開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