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關懷盃 「原」來這麼「棒」

【記者陳佩儀/台北市報導】棒球是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標竿,台灣棒球風光的歷史要回溯到四十年前,紅葉少棒打贏日本代表隊,當時全台掀起棒球熱,之後又帶動金龍少棒隊,當時台灣棒球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峰,從此原住民就與台灣的棒球發展史結下了深厚的關係,成為不可或缺的要角。

打開台灣棒球史,從日據時代的高砂棒球隊,之後參加甲子園的嘉農棒球隊,到享譽國際的紅葉少棒隊,再到現在的中華職棒各球隊,有非常多的棒球好手來自於花東地區。一九九二年,前職棒選手鄭幸生因有感於花東地區棒球選手之地,於是與其他選手一齊成立太平洋職棒聯誼會也就是現今的中華民國原住民棒球運動發展協會。

協會秘書長李瀚宇說,希望藉此組織的成立來回饋東部地區球員的發展,而關懷盃就是最具體的成效。關懷盃的成立是一群投效於中華職棒的職棒教練及選手,感念花東母地的孕育及栽培,在眾人發起之下,為花東基層球隊規劃屬於原住民的少棒邀請賽,讓長年受到經費之苦的花東球隊,能夠增加一場場實戰的磨練,盃賽亦正名為關懷盃。

從一九九四年至今,在關懷盃的運作之下,已經培養了許多組訓人才,曾經打過關懷盃的小選手陽耀勳、陽仲壽、陳鏞基、增菘偉等紛紛在職棒舞台嶄露頭角,顯現出國內推動基層棒球運動的重要性,希望讓這些會員透過關懷盃,盡一己棉薄之力,更加來關懷、回饋原住民棒球子弟及基層教練,這是協會成立的最大目的。

關懷盃選手之夜 小選手們表演/原棒協會提供
關懷盃選手之夜小選手們表演。原棒協會/提供
關懷盃是以「棒球豐年祭」來展現原動力,從關懷的前提下,以比賽、指導及祭典等元素為催化,讓參與系列活動的隊伍,歷經屬於原住民的棒球慶典活動。所以關懷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選手之夜,這是國際性賽事才有的活動,李瀚宇說,小朋友來自不同學校、不同族群一同表演,除了小朋友的表演外,現役和退役的球員也會表演,唱歌跳舞,就像一個豐年祭一樣,讓大家有聚在一起分享、鼓勵、關心,最終還是希望提供原住民子弟更多參與獻身棒球運動的機會。

李瀚宇說,關懷盃與其他棒球比賽不同的地方在於,關懷盃不僅僅是競賽,還包含了指導元素,像是棒球教室,指導小朋友如何保護自己避免運動傷害,希望他們從小就可以養成好習慣,因為一般來講運動員壽命都不長,所以學會保護自己是很重要。除了觀念上的灌輸,還有技術上的指導,最有特色的就是,這些指導者通常是現役的球員或是退役的球員,像是張泰山、陳致遠,對小朋友來說,這些人是偶像,也是他們的老師,學習起來也就更加開心,之後的棒球教室很多都是從關懷盃開始。

棒球教室過往實施模式為球賽進行之第一及二日,球賽結束之後依據投打跑守之四項主題,以現退役會員為講師,針對全體參賽之球員進行講解及實際操作。李瀚宇說,近幾年實施內容下來不便,便修改為每場比賽結束之後,由每場監場之會員,針對比賽場上發生之狀況給予建議及指導,讓每位小球員隨即修正及牢記。

李瀚宇指出第二屆關懷盃時還提出了「教育、環保、教學」三大主題,「教育」就是特別強調要服從裁判,且在球場上不能有不良習性;而「環保」是有感於過去的比賽後,場地杯盤狼藉,慘不忍睹,由協會所有成員監督及帶領小選手共同維護場地的潔淨;「教學」則是在比賽活動外,藉由職棒選手的專業,透過親身指導,來提昇小選手棒球技術,並達到薪火相傳的目的。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原住民棒球運動發展協會

紅葉少棒隊

紅葉少棒紀念館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