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身聲劇場 為大自然發「聲」

【記者王文萱/新北市報導】隨著人類的破壞環境與製造垃圾,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大自然深受影響。身聲劇場於二○○九年首演的《在大水之中》便是闡述關於人類破壞大自然的議題,今年再度受邀重現,三月廿七日於宜蘭綠色博覽會的武荖坑風景區展開演出。

身聲劇場於一九九八年成立,表現形式也與一般劇場較為不同,是屬於結合音樂、肢體與戲劇的跨領域劇場。身聲劇場團長吳忠良說:「表演者同時是樂師,也是舞者。」以演樂合一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呈現。身聲劇場成立至今,經費也是長期需要憂慮的問題,「經費相對的較欠缺,每籌備一次課程通常都要十萬塊,準備道具材料、燈光、音響、舞台以及人力資源等。」一個劇團通常是倚靠贊助與捐贈來籌措費用。

吳忠良說,四年前在淡水區竹圍工作室遭到颱風襲擊,「當時淹水淹到膝蓋,團員都在這搶救。」身聲劇場工作室位於淡水區的竹圍,分別受到二○○七年的柯羅莎颱風以及二○○八年的辛克樂颱風重創,「所有團員不停的搶救樂器與道具,很多東西都壞掉了。」透過這次的風災與水災,看到人類由於破壞環境及政治利益而釀造了環境天災,因而產生對大自然的感觸,也藉此展開《在大水之中》的戲劇籌備。

同時也是藝術總監的吳忠良表示:「這次風災損失了很多,我們的樂器館有兩百多種世界各地的樂器,有些非常古老,但因風災都壞了。」有些是想盡辦法去買的稀奇樂器,有些是別人送的,有些是去國外演出時遇到當地藝術團體,而向他們交換或是購買的樂器。他表示,珍貴的樂器壞了之後就無法修復,再也沒有第二個。

戲劇內容是關於村落淹大水的布農族神話故事。村落的每個人急著想辦法要解決問題,此時有位單純勇敢的小男孩自告奮勇去尋找問題的癥結,而小男孩找到一個大癩蛤蟆與螃蟹後,才得知有一隻大蛇鰻吃了太多人類製造的垃圾而長得越來越大,最後擋住了排水孔才造成水災。吳忠良說:「透過這個神話去轉化,反映出一些人類破壞大自然的現象。」

「觀眾大部分都是同行的朋友、淡水區在地人以及對我們這樣表演形式有所喜好的家庭。」吳忠良說,這齣戲以較幽默的喜劇方式來呈現,讓小朋友也能看懂有趣的神話。「議題嚴肅,但表現手法幽默。」他表示,較困難的地方在於議題如何清楚的表達,表演與議題是否能夠雙方面達到效益,都是在表演以前必須釐清的問題。「所以排演之前花了半年的時間討論劇本。」

《在大水之中》有兩個版本,分為劇場版與社區環境劇場版,社區環境劇場版為在一個社區進行為期一個星期的課程,透過道具製作與聲音訓練課程等,讓這些學員一起参與演出。通常開放給一般社區或是一般民眾來參加,除了上課以外也會排戲,團員會帶領他們共同參與戲劇,讓他們也能夠演出。「譬如我們有個大水的場景,他們就能參與群體性的演出,較專業的部份就由團員詮釋。」如民眾可以演出戲劇中恐慌的村民,而團員演出舞蹈及樂器演奏的表演部分。吳忠良表示:「希望這個社區環境劇場版往後可以持續發展下去。」社區成員可以加入劇團一起工作,並且可以一起完成演出,「社會教育意義就出來了,好過一個純粹表演性質的娛樂演出,看完就沒了。」

「起初成立時當然有很多困難,一開始資金都不夠,只能靠演出與創作增加。」吳忠良表示:「劇場本身的目的在於它的藝術價值。」表演藝術劇場本身的特質屬於社會價值上較冷門的項目,除非要去做流行、迎合大眾的口味。「走這條路就沒辦法去期待你的群眾要非常非常多。」他認為,國外的劇場表演藝術是從他們小時候就很自然存在的,但台灣媒體流於報導娛樂與放鬆的新聞,很難達到藝術劇場的層面。

自馬來西亞前來台灣的吳忠良說:「我現在是台灣人,來台灣十五年了。」他希望每一次製作都有新的目標,可以和社群或基金會合作,或是深入部落。「持續的創作,持續的有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劇場藝術。」



延伸閱讀

身聲劇場

《在大水之中》

身聲劇場表演訊息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