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獨立之前看高砂國的興衰

_【記者李怡融/高雄報導】在「高砂國」裡,下山來都市工作的原住民在此定居,他們冀望在此能打造一個屬於他們的部落,但是就在二OO四年六月十五日,這個夢想隨著高砂國的拆除而破滅,「我們從頭開始開墾」、「說拆就拆,一點人情味都沒有」,他們面對已成碎片的房子無力地吶喊,這些歷史鏡頭都被紀錄片《獨立之前》給捕捉進來,讓他們的不平之聲能夠被大眾聽見。

由蔡ㄧ峰導演拍攝的紀錄片《獨立之前》,說的是二OO四年,都市原住民居住的社區「高砂國」被政府強制拆除的事件。二OO三年三月,漢人蘇榮宗在高雄縣大寮鄉,向台糖承租六公頃的田地種植蔬果,並以每戶三千元轉租給來都市討生活的原住民,稱之為「台灣民族團結部落」,讓原住民在這工作,也可以保有原來部落的生活方式,在都會邊緣形成一個原住民自治區。

來這裡的原住民用自己的雙手搭建房屋、開墾田地,他們的夢想是能夠在此長期定居,在這個都會邊緣打造新家園。二OO四年三月,競選連任總統的陳水扁提出將與原住民建立新夥伴關係,以及國中有國的概念,蘇榮宗隨即將團結部落改以國中之國的模式成立「高砂國」,大規模的建國行動引發爭議,台糖公司也控告蘇榮宗竊佔土地,終止租約,高砂國隨即面臨被強制拆除的命運。

蔡ㄧ峰說,原住民在都市生活真的很辛苦,因為他們普遍貧窮,也很難適應都市的生活方式,因此他非常支持都市原住民能在都會邊緣成立原住民自治區,而有了長期拍攝台灣民族團結部落的想法;然而,在他才剛得知有此部落之後,隔了幾天,高砂國就被強制拆除,他說,一切都來不及準備,只能拿起攝影機一路一直跟拍。

拆除房屋的場面很混亂,蔡ㄧ峰說,有些原住民根本還不清楚自己的房屋確定會被拆,家當都還來不及搬出去就被怪手壓碎,奮力抵抗也挽回不了家園,只能放聲哭喊。他說,原住民來這裡居住的最大誘因,是因為在此也能有自己部落的生活型態,只是沒想到,會成為蘇榮宗建國行動底下的受害者。

二OO四年六月,高雄縣政府以違章建築為由,下令拆除高砂國,「我們不是侵占,只是討生活」,原住民高舉著牌子,希望能阻止怪手繼續前進。本身也是原住民的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說,法律通常都是在漢人的觀點之下而設立,原住民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腳,好比在高雄就有許多違章建築,但為何通常都先拆原住民的房子?他說,在都會生活的發展下,應該也要預留一些空間給原住民。

蔡ㄧ峰說,自己曾經因為遇到職場上的衝擊,而沒有將心思放在這部紀錄片上,沒再繼續拍攝高砂國的後續發展。當時蔡ㄧ峰為台視的南部特派員,公司要將他調往台北,然而,他卻執意要留在南部繼續拍紀錄片,他說,在南部生活了二十多年,對這片土地產生了強烈的情感,所以拍紀錄片就是要從這片土地出發,了解才深,之後他便毅然決然地離開公司,專心拍紀錄片。

蔡ㄧ峰說,雖然拍攝期間曾經中斷一陣子,但是他看到社會上的不公不義,心裡很難受,想要將這些不公不義之事說出來,是支持他繼續拍下去的動力。他說,有時候會感到很無力,因為他無法為弱勢者做太多事,他能做的就是替弱勢族群爭取一個發聲的機會,至少將這些議題丟出來,讓大家能看到,也希望大家能藉此以歷史角度出發,看待原住民問題。

《獨立之前》於二OO八年六月完成,並且參加了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舉辦的「二OO九映像公與義」紀錄片影展,獲得評審獎。基金會的主任林幸妃說,每一年基金會都以「公與義」為題,展開一系列的座談,討論相關的社會議題。去年開始,基金會希望透過鏡頭看到更多社會上不同面向的公與義,而推出紀錄片徵件活動。

蔡ㄧ峰表示,他很感謝公與義影展,讓《獨立之前》得以放映。他說,他也試過拿《獨立之前》參加其他影展,但因為片中牽涉到政治議題,紛紛拒絕《獨立之前》參展,讓他很受挫,「怎麼替原住民發聲?」;因此,能入選公與義影展讓他重燃信心,而能再入選台灣地方志影展以及金穗獎。


延伸閱讀

《獨立之前》預告片

映後座談會 

蔡一峰導演簡介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