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一百呎的距離」看盲棒

【記者王諺玫/台北報導】在記錄片「一百呎的距離」中,盲棒全盲隊員張國瑞說一般盲人都只能在室內做活動,因此盲棒最吸引他的地方是能夠讓自己在陽光下,草地上作活動。

紀錄片「一百呎的距離」為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六位學生所共同製作。導演曾祈惟表示因為對棒球很有興趣,且自己本身也打棒球,得知盲人也可以打棒球,想去了解,所以就拍了這部紀錄片。而之所以取名為「一百呎的距離」是因為盲棒中的一壘到三壘距離為一百呎。曾祈惟說:「一百呎好像沒很長,我們明眼人實際矇著眼睛去跑,才發現真的不好跑。」

影片以全黑畫面為開頭,沒有字幕只有聲音,讓觀眾體會盲人的世界。透過此片可以了解台灣紅不讓盲人棒球隊、視障盲胞們的生活,以及盲人棒球的棒球規則。盲棒規則中,投手與捕手皆為明眼人,打擊者為視障者,壘包為一個一點二公尺高的圓柱體,在球打擊出去後,圓柱體會發出聲音引導盲人撲壘,壘包僅有一壘及三壘,若球擊出後,打者先觸碰到壘包而防守球員未接到球,則得分。

曾祈惟表示,原本以為盲人棒球的比賽規則與一般明眼人打棒球的規則相同,但在接觸盲棒後才發現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在規則上,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壘包與得分計算方式不同;在成立球隊的出發點上以及為何打棒球的原因也截然不同,明眼人成立球隊打棒球多半是因為比賽,但盲人棒球隊之所以成立,不完全是為了比賽,而是為了讓平常僅在室內活動的視障朋友,能夠出外活動。盲棒由美國引進,當初成立的宗旨,就是讓盲人能夠出外活動。盲棒隊長王兆熙在片中表示自己從小上體育課,老師只讓他在一旁看同學運動,所以很少接觸運動,直到加入盲棒後,覺得體力變好,也因此,認識更多盲人朋友。

在片中,淡江紅不讓教練陳吉堂說:「我們社會大眾,對於弱勢團體的看法都是同情跟可憐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在盲棒裡面我注重的是一個心理的輔導,讓他們如何走出陰影,從盲人棒球找回他們的自信心。」並表示盲人棒球對於視障朋友的幫助是相當大的,從盲棒中讓視障朋友去做大一般社會大眾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也因此讓視障朋友瞭解到,只要自己願意去做,很多事情自己還是辦得到。像是片中的視障朋友,傑閔和清閔除了參加盲棒外,還參加了樂團活動,拉得一手好琴。

曾祈惟表示,透過這部片想要告訴觀眾「對於自己,不要輕易放棄」,並且希望在大家把眼光放在國內棒球,或是盲人棒球身上。「一百呎的距離」目前在高雄電影節尚有播放。

圖片來源:記者王諺玫拍攝

盲棒規則動畫(影音來源:曾祈惟提供)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