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敬慈/台中報導】一大早,在中興大學蕙孫堂後方,有一群農民互相幫忙搭起棚架、擺設攤位,販售有機農產品,他們是興大的有機農夫。堅持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興大有機農夫市集」成立滿週年,結合學校社區化的經營模式,從起初不被看好到現在已有一千多位會員的肯定。
由興大生物產業推廣暨經營學系主任董時叡教授創辦的「興大有機農夫市集」,經過半年多的籌劃,自去年九月開始每個星期六上午在校園內擺設攤位,販賣的有機農產品,全是經過認證,標榜最有保障的有機農產品。即使今年遇上強颱辛樂克來勢洶洶的惡劣天氣下,市集仍然照常舉辦,除了大年初三休市一天外,市集一年來定期在校園內推廣有機產品,並堅持農民親自到市集販售解說,或許少了商人的交際手腕,卻能更直接地解除消費者的疑慮。
這次從八月底開始為期三週的市集週年慶活動已圓滿結束,內容除了有優惠促銷、專家講座外,還舉辦優質農場的票選活動。榮獲最佳優質農場的「信勢網室有機蔬菜」,農民吳文岳表示,「這對我是一種肯定。」他也強調,這個市集的每一位農民都是希望消費者吃到最有保障,最為新鮮的有機產品,每一個農場都是最佳的有機農場。
有農友在颱風天帶了八斤的小黃瓜來賣,他拒絕了一位想將八斤小黃瓜全買下的消費者,並將八斤小黃瓜分別賣給八個消費者,只為能讓有機的觀念傳達給更多人知道,而不單單只為利益而已。「怡香有機茶業」的洪慧君表示,在這裡的農友,都是抱著這種信念參與的。
即使一週的農事繁忙,中部地區的農友仍在凌晨四點多就起床準備運貨上車,趕著上午七點開始的市集。更有東部地區的農友互相合作,每個周末輪流北上,用行動支持市集,「松林梅生態農產場」的何介臣說,大家互相合作,在能力許可的範圍內,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有機農業。
市集中不時可見穿著綠色上衣的志工穿梭其中,幫忙農民拆搭帳篷,協助消費者認識有機。他們是興大生物產業推廣暨經營學系的學生,在董教授的指導下,市集的活動籌辦、海報設計、張貼等,都是由農民與學生自己動手,互相合作完成的。
市集結束的中午,農友與學生志工齊聚在興大校園的餐廳內,用餐之際互相討論市集當天的販賣情形,不僅僅增加農民間的相互交流,也提供市集溝通的管道,有任何意見都可以在此時提出,有任何公告也可一同發布。
市集創辦人董時叡教授同時也是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他表示,市集走過一年是農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未來市集的重心將會放在消費者與農民間的互動上。現在市集舉辦的座談活動邀請到的多為專家學者講解有機相關知識,未來將請農民授課,分享栽種有機農產品的經驗與心得,面對面的溝通讓民眾更加了解有機產品。
在市集經常可以見到董教授與農民們閒話家常,董教授說:「市集的主角是農民與消費者。」目前市集已有「農民自治委員會」由農民自己推派主席,負責農民間的溝通協調,未來將整合會員,成立「消費者監督委員會」,結合消費者的力量,讓市集發展更為順利。
照片來源:記者林敬慈攝於中興大學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