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菲」越中山 「萬」種風情

Photo_3 【記者洪士雅、吳曼寧/台北市報導】星期天的中山北路充滿了濃濃的異國風情,菲律賓勞工把握一星期中唯一的假日,在這裡和朋友相聚、購物,以及匯款回家鄉,從金萬萬名店城到聖多福教堂,都佈滿他們的蹤跡;但緊鄰在旁的晴光市場,人潮卻相對稀少,只見零星的主婦、居民,以及鄰近大學學生在此用餐、買菜。

一九六O年代,由於美軍顧問團駐紮在中山北路一帶,引進許多洋菸、洋酒和化妝品,形成舶來品商圈,晴光市場和金萬萬名店城即因舶來品而名聲大噪。「以前這裡風光一時啊!電梯人頭上上下下的,賣什麼都賺!」金萬萬名店城主委陳玉珍說,一、二十年前,附近有很多美日觀光客,買東西都不太殺價。晴光市場裡的水果攤販老闆陳李菱也說:「以前我一天都可以賣五、六百斤的芭樂!」

但中美斷交再加上台灣開放進出口,百貨公司林立,舶來品不再稀有,晴光市場和金萬萬名店城逐漸喪失優勢,即使日本人的觀光持續帶動周遭發展,但仍抵擋不了時代變遷,慢慢的沒落。

後來晴光市場雖有重新規劃,將攤販集中在雙城街上,希望重起帶起晴光的繁榮,「環境有比較乾淨,但人潮沒變多,效果不好,反而稀釋客源。」情懷麵線的老闆蔡世坤表示。但位在中山北路的金萬萬名店城,卻因鄰近聖多福教堂,吸引不少廠商進駐,帶來新的商機。

「以前一樓都賣舶來品,二樓主要是修改衣服。」陳玉珍表示,但最近景氣不好,金萬萬裡很多店面都租不出去,剛好外勞在聖多福教堂做禮拜的人潮,讓店舖一間一間的租出去,「很多店家只要做一天的生意,就可以維持一個禮拜的生活開銷。」

目前金萬萬二樓主要租給菲律賓華僑,或是娶嫁台灣人的菲律賓人做生意,販賣菲律賓的零食、罐頭、二手書和報紙,還有菲律賓人最愛的香水乳液,以及理髮店和3C產品;現在還出現新興的網咖,讓菲律賓人可以和家鄉的親人用視訊聊天;而一樓則維持原本的台灣店家。

「就像台灣人在大陸買東西會向台灣店家買一樣,菲律賓人也習慣來這邊買東西。」菲律賓籍老闆AMY說,剛開始他和台灣籍的老公都是開車跑工廠兜售商品,六、七年前才租下金萬萬二樓的店面開設AMY’S CHOCOLATE HOUSE。

雖然菲律賓人為逐漸沒落的商圈帶來新的契機,但仍有民眾對於外勞的增加不適應。陳李菱就說,她不太喜歡外籍勞工,也不太習慣,「外勞讓台灣人的工作機會變少,很難賺錢,這樣對大家都不好。」

國際勞工協會顧問龔尤倩則表示,附近商家多為台灣人,消費對象皆以外勞為主,甚至位於德惠街口的大眾銀行,在禮拜天都會出租給首都銀行,替外勞做匯款,「匯款要付的手續費,還有移工在當地買東西寄回家鄉,這些都是很大的經濟效益。」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