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士雅/北市報導】一九三O年代上海灘的女人,不論年輕貌美或風韻猶存,都穿著合身的旗袍,不僅優雅高貴又婀娜多姿;經過幾十年,流行時裝一再汰換,「旗袍」仍是女人含蓄的性感象徵。復古風潮吹起,名牌服飾將旗袍融合更多的流行元素,但在「許榮一旗袍」的工作室裡,近五十年的「量身訂做」仍維持著旗袍的傳統。
「很多人都問我,什麼樣的身材適合穿旗袍?我說什麼身材都適合,什麼人都可以穿!」若是手臂粗或是小腹明顯的人呢?「唉呀,別人只會看衣服好不好看,不會看手臂啦!」旗袍師傅許榮一笑著說,衣服做起來客人穿的好看,那這師傅才是「行」。
十八歲離開雲林到台北學手藝,許榮一在上海師傅畢松林家裡當了三年的學徒,學藝期間什麼雜事都要做,每個月只有四十塊的「理髮錢」;三年後,許榮一繼續留在師傅的家裡幫忙做修改,接著透過師傅介紹到布店工作,替客人量尺寸再將布帶回家做,「那時候我們量尺寸沒有數目,學習要靠自己吸收還要有經驗」。
傳統的旗袍是寬鬆的長袍,無領無袖,清朝後期受西方影響,旗袍有了立領、馬蹄袖,但還需加穿一件褲子;直到民初三O年代受到西方新線條影響,改採西式剪裁方法,窄袖、縮腰、削擺成了新式旗袍的特色,顯得更合身也更高貴;許榮一說:「改良後的旗袍強調曲線美感,胖瘦都可以穿。」
傳統旗袍的開襟弧線圓滑,如同電影《色戒》裡貴太太們的款式,現在開襟的樣式眾多,年輕女孩大多選擇弧線菱角分明的方襟,保守一點的婦女會在旗袍外,加一件開對襟的外套,時尚一點的小姐則將旗袍改為兩件式,裡面旗袍做v領再套上薄紗,並選擇不開襟;開叉的高度傳統以膝上十公分為標準,但現在年輕一點的客人選擇開叉更高,上年紀又較保守的太太們則要求低一點。
一九七四年,旗袍業者們成立了旗袍公會,將「旗」袍改為「祺」袍,取吉祥幸福的服裝之意。但目前祺袍公會沒落,也沒有人再學習旗袍的技術,許榮一笑說:「擔心也沒有用」,再過幾年他也要退休了。他的師弟許義熇則說:「以後就要靠大陸進口了吧!除非時裝設計者去改變,可以中西合璧。」
許榮一表示,目前旗袍的製作大多看客人需求,出席的場合決定裙長,布料由客人挑選自己喜歡的款式,滾邊和立領也不再是每件旗袍必有的特色,許義熇感慨的說:「因為現在這個花花世界,小姐們看的多了,看到什麼漂亮就來做。」
十幾年前,旗袍開始沒落,布店的生意逐漸冷清,許榮一許多師兄弟紛紛轉業,師傅也退休了,但他和師弟許義熇兩人堅持接下師傅的生意,並成立一間工作室。舉凡學術界、政治界、企業界都有他的客人,透過客人間互相介紹,陳莎莉、胡茵夢、孫運璿的夫人、嚴凱泰的母親,甚至黃任中及徐旭東都曾是他的客人。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