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9日 星期四

陽光廚房 照暖社區人心

【韋宣均報導】位在台北市內湖陽光街上的陽光廚房,二○○三年前開始每天為社區老人配送營養餐食,學童課後照顧,也陸續協助受暴婦女、精神障礙病患等弱勢族群,讓他們能夠在陽光廚房習得技能,以能夠在社會上自給自足。陽光廚房門前擺放的花草也帶動社區街頭美化,結合了社區居民的心,將創業融合於社區生活裡。

四年前有十位媽媽為了讓老人有飯吃,拿出私房錢聯合籌措,成立了陽光廚房,每天都為這些銀髮族細心烹飪,並親自配送到府。一個便當雖只收三十八元,菜色卻是一點都不含糊,五菜一湯,有時還會有水果,而且他們非常重視衛生,把陽光廚房弄得明亮乾淨。

後來陽光廚房陸續幫助一些受暴婦女和精神障礙患者重建生活,讓他們能夠習得生活技能,融入社會。陽光廚房負責人張紅雅表示,他們在陽光廚房工作,不但有份薪水維持生活,也因為他們對社區有貢獻,這裡的居民也是打從心裡尊敬他們。

陽光廚房從經濟和生活層面幫助他們,「我讓他們考慮到現實。」張紅雅說,許多單親媽媽希望能夠一邊工作,又能就近照顧小孩,陽光廚房提供她們這樣的工作機會,還能夠為社區服務,實在「一舉三得」。

「都市人與人互動很冷漠,在忙碌的生活下喘不過氣,問起附近社區是個怎麼樣的地方,很多人回答不出來。」張紅雅表示,「要讓居民主動關心社區活動,必須從和居民相關的角度切入,居民才會參與。」她強調「社區生活產業」,重點在於生活機能,而不是強制將居民的生活圈分隔,隔一條街卻屬不同行政區,「現在只談社區就落伍了!」

陽光廚房的經費來源幾乎是自給自足,主要來源是賣店內的陽光水餃,每天一大早廚房就必須調配十多種口味的陷料,水餃顆顆份量都非常飽足,然後再包裝販賣,在這裡可以看見居民們幫忙包餃子,買水餃時也會聚在這裡交流,甚至還會拿家中的好菜讓他們品嚐。

街口轉角處還另有陽光小舖,是張紅雅之前創立的,現在則轉由社區去經營。這裡不但提供餐點,地下還有約三十七坪的空間提供居民做資訊交流,可以請社區當老師的居民辦親子座談會,居民也能練外丹功或舞蹈等。陽光小舖經營所得則再回饋社區,幫助低收入戶、提供清寒獎學金。也因為陽光小舖在環境上佈置用心,帶動社區的造街活動,美化了社區街頭。現在陽光廚房更進一步募款,打算買下一間法拍屋,作為弱勢婦女生活重建中心「陽光小歇屋」。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