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5日 星期一

台北偶戲館 傳統劇偶一次看

【生命力記者林曉培報導】想要了解傳統三大偶戲嗎?走一趟台北偶戲館,不僅能一次看盡中華文化的三大偶戲-布袋戲、皮影戲與傀儡戲,還有西方文化不同風格的作品同時呈現。

台北偶戲館二○○四年八月成立於市民大道五段上,緊鄰京華城生活館。由台北市文化局主辦,九歌兒童劇團經營管理,為台北市十三座官辦民營的博物館之一。一九九八年,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經甫將數十年個人收藏的戲偶捐出,期望北市政府能為此成立一處保存兼具展覽的地方,正好碰上新建的京華城捐出所在的這塊土地做為公益用途,於是博物館就在這兒正式成立了。館徽設計為手掌中含有皮影圖像,意味著三大傳統偶戲皆為用手操作的趣味「掌中戲」。

偶戲館分三層(二、三、四樓),由一樓至二樓的樓梯迴旋處即將三大偶戲的發展完整且清楚的呈現於眼前,歷史脈絡跟著自己的腳步緩緩的往前推移。從正門走進的二樓空間為常態性展示區,由三大顏色區塊區分出三種不同的戲偶,從「袋袋相傳」布袋戲區經過「絲絲入扣」傀儡區到「影影約約」皮影戲區,三個區塊都兼具動態影音介紹與文字圖像解說;分別有不同的歷史沿革和互動遊戲區,不僅可以觀賞,更能親自體驗偶戲樂趣。看完三大傳統劇偶,接著看看偶劇在國外的發展與特色人偶,異國角色的皮影人偶、傀儡木偶與布袋戲偶,都是館內特有的展品。

三樓空間為創意樂園,包含放映室、工作室、DIY專區等,讓參訪者體驗不同的戲偶經驗。其中包含了主題展覽區,不定期的舉辦各式相關特展。四樓表演樂園主要為黑箱劇場的表演空間,館方不定期安排各式相關的國內外知名偶戲團表演。特別的是,表演之外,常常會設計許多教學互動在其中,大朋友小朋友來到這不僅僅是看看劇偶,而是參與演出。從永和來的謝媽媽笑著說「東西很豐富,也很有趣呢!」而參與了互動式表演的小學一年級謝弟弟也蹦蹦跳跳的玩耍著。

館內收藏並非都是傳統的百年古物珍藏,館內行政專員廖士惟表示:「針對不同主題的需要,而特別蒐集與製作的呈現。」因此,整館的教育、傳承意味是比較關鍵的重點。「真正的文物典藏,有些在學術上也有相關的重要性,因此並不是所有作品都適合展出的。」他補充說明。

目前館方在松山區已承辦了三屆的松山偶戲文化節,也與附近的幾個鄰里合作,企圖想利用偶戲館特色去建立出社區特色形象。廖士惟表示,既然沒有其他的地緣或傳統文化相關性,就用這個機會將地方塑造成一個有特色的偶戲社區。

館方同時也提供DIY課程,不僅針對學校團體的校外教學部份,也有針對不同的非團體參觀者訂定不同的課程。作品不限於單一種成品,有多種偶戲種類可供選擇。「最可愛的是一種寵物偶,附有小機關,可以讓小朋友做完後馬上牽著走」廖士惟說。

目前館方期望能藉此將兒童戲劇再發展,「培養小朋友,才是讓文化傳統永續經營的最根本之道」。不僅靠著九歌兒童劇團的努力,希望偶戲館也能透過這些國、內外的大、小表演來引發大眾注意且興趣。此外,與國外的交流合作也逐步進行,備有結締姐妹館的計畫。至於國內的最大目標,廖士惟則表示:「全台北縣市的各級學校團體都能至少來參觀過一次。」

延伸閱讀:
台北偶戲館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