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輔大原住民服務社 與毛利人共舞

【生命力記者李維綱報導】輔大原住民服務隊,向海外巡禮踏出了一大步。原服隊在今年九月初到紐西蘭進行與毛利人族群的交流之旅。為期一個星期多的旅程,他們拜訪了一些重要的毛利人學校與當地重要的人物,這幾天下來,隊長林吟娟說:「對於他們當地的文化感到很新鮮,但更佩服他們對自己文化的認同與維護的堅持。」

在拜訪毛利人的學校中,可以看到許多具有當地特色的藝術品,例如像毛利人所編織的衣服樣式,隊員林若雲表示,因為台灣有許多原住民族群,各族的特色美感都不同,而毛利人只有單一的族群,所創做出來的衣服看起來較為單一,顏色也不會像台灣原住民那麼鮮豔與色彩複雜。

而學校中陳列出來的雕刻品,也令他們印象深刻。林若雲說:「毛利人將他們的文化美學灌注在雕刻中,他們習慣用誇張巨大的人像來表現藝術的雄壯美感。」而在與毛利人彼此用歌舞表演交流中,更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本身文化的認同感。林若雲說:「他們個個高大壯碩的身材,默契十足宏亮的歌聲和專注的神情,不難感受出他們源源不絕的生命活力。」

在活動中,他們也拜訪了毛利當地的重要人物Parato,他充滿紋面的臉是原服隊看到他的第一印象,他向原服隊隊員們講解著祖先和當地建築設計的意義,隊長林吟娟還透露了他的一項專長,那就是Parato大哥可以把他的祖先名字背得一字不露,從最遠古到現在的祖先名字都難不倒他。

毛利人有他們自己所辦的學校,在學校中可以學到他們自身的語言,但因為受到現實社會環境與競爭力的影響,他們最後也不得不被廣為人知的「英語」所侵占而臣服,隊員廖正念表示,因為社會的現實考量關係,他們之後也只好去念以英語為主的大學以求之後就業順利。相較於毛利人,廖正念補充說到:「台灣目前也有所謂的族語認証,但這並沒有實質上的意義,我們是要對自己的土地文化有所認同再去主動學習,而不是被迫以某種名義來強制我們去接觸。」

因為對於毛利固有文化的價值認同,例如編織、雕刻、彩繪傳統等,毛利人更進一步爭取他們的教育權利。隊長林吟娟說:「他們與當地政府爭取辦自己的大學,用自己的語言當教育範本,從民間開始做起,由下而上的努力經營。」而在毛利人的大學所畢業的學生,他們也有特別的教育證書認證,可以讓他們找到工作。

在醫療上,毛利人有他們自己的醫院提供服務,去看病的當地人,因為沒有語言障礙的困擾,所以不必害怕有任何困難,但隊員李自謙表示,在醫療上仍然有醫院分配不均的問題,這是需要解決的。

「毛利人不會向政府要求太多的福利或補助,但他們強烈地要求別人要『尊重』他們的文化。」隊長林吟娟說。也就像毛利人在外與別人競爭時所跳的戰舞一樣,那種壯觀威猛而不可侵犯的精神,正是他們文化得以延續的最佳動力。

毛利人最早時是亞洲居民,三世紀時向南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亞群島遷徒。當歐洲人還在懷疑地球的彼端有沒有土地時,位於夏威夷南方的夏威基島民,已乘著木筏向南方探索,並在西元八五○年來到紐西蘭。

毛利航海家庫珀﹝Kupe﹞在星辰的導引下,率領族人橫渡大西洋,給這個杳無人煙的島嶼取了一個詩意的名字─長雲裊繞之島。西元一二○○年,毛利人已分佈在北島和南島的許多地方。他們從豐富的自然資源中獲取食物並有著簡單的貿易行為,所謂的「毛利文化」便日漸形成,並在口耳相傳的文化之下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