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咱兜在十四張 劉氏地方志紀錄

【生命力記者龔淬平報導】由台北縣文史學會理事長夏聖禮編導的「咱兜在十四張」,是大坪林劉氏家族的地方志紀錄,影片中闡述了劉家人與百年建築三落厝間的歷史淵源,以及當台北縣政府有意將三落厝開發成都市計畫區時,劉家後代對政府徵收三落厝土地的看法。

十四張位於新店市民生路一帶,是新店開發重點區大坪林中唯一的農業保留區。夏聖禮表示,一九九九年,當他得知台北縣政府有計畫徵收位於十四張的三落厝,以配合都市重建計畫時,他便實地探訪此地,探究自清朝即遺留下來的百年建築三落厝,對台灣人民的歷史意義。夏聖禮說,雖然影片的拍攝只到二○○二年,但三落厝的事件,事實上還持續進行著,甚至在今年起了更大的變化,因為台北縣政府已於二○○五年五月份公告,將變更新店都市計畫,配合捷運系統環狀線的開發,使十四張部分區域成為捷運系統用地,一旦確定,未來三落厝將面臨被拆除的危機。

屬於四合院建築的三落厝,是清朝文人劉廷玉的故居。劉廷玉的後代在日據時期,搬往景美居住,反而是其兄弟劉廷藩的後代住在三落厝。一九七○年代,三落厝裡住了約兩百多位劉家後代,但是至今卻只剩下三戶,分別是劉新進、劉新平和劉黎枝。影片中訪問了劉家子孫對三落厝是否要保留的兩極態度,贊成拆除的劉新泰和劉新鴻認為,現在的三落厝只是個破舊的房屋,無族人願意花錢整修,而且大多數的族人都選擇搬遷,土地已無留下的必要,還不如將它變賣。但另一位後人劉新吉則贊成保留三落厝,他說,三落厝是祖先遺留下來的資產,族人應有慎終追遠的觀念。

然而三落厝究竟有無留下的必要呢?影片中訪談了一些建築學家與考古學家,他們的說法是,三落厝具有百年以上的珍貴歷史,當然須視為古蹟保存。而且從三落厝的建築石材如燕子磚,和自唐朝流傳下來,在脊柱上漆以黑漆的手法,這些都是無法在現代建築中看到的。

三落厝後人劉玉燕感嘆,在她爸爸那一代族人間都還有聯繫,但是到她這一代,大家真的不相往來,而她自己也是在夏聖禮打電話採訪她時,她才知道三落厝背後的歷史意義。她強調,保留三落厝是所有劉家後代的責任,但是劉家子孫卻有不少人贊成將土地變賣,以換取金錢,因此若要保留三落厝,必須要先出錢補償這些人的損失。

夏聖禮認為,在他長期地拍攝下,他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在公家機關,而是劉家人的立場,持有大多數土地權份的人,不是贊成變賣土地,就是採取觀望態度,而持份少的人,也沒有站出來表達想要保留三落厝的立場。他有感於台灣的許多古厝,常在政府未審慎考量下,就被拆除,因此才想藉由紀錄片,讓三落厝的故事有更多民眾知道。此外,他也提出,即使三落厝面臨非拆不可的命運,政府也該列冊清查,紀錄下哪些是具有保存價值的瓦片或文物,未來在拆除時,才能使它們避免遭受破壞。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