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8日 星期二

「自然影像館」 紀錄台灣豐富生態


生命力記者/鄭東寧報導


「讓民眾看到台灣美的一面,自然的一面,用多跑、多看、多角度的方向來呈現出台灣的風景。」李學主的網站《自然影像館》想要介紹出一般人不知道的台灣風景,「台灣其實是一個生態寶庫,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豐富的生態系。」從五年前開始,每個月兩次,李學主跑遍了台灣,希望用豐富的角度拍出台灣多變的生態環境,喚起大家對這片土地的關愛。


李學主在日常生活間,常常會拍一些有趣的小生物,然後把它們的影像放到《自然影像館》的網站上,他認為鏡頭角度應該要豐富而且有故事性以及趣味性,這樣才能夠吸引觀賞者的注意。


李學主的《自然影像館》網站,主要包括了四個區域:DV最新作品、DV水中攝影、DV教學區、攝影日誌區等,在這幾區都會提供他所拍攝的影像。在DV教學區中,李學主現身說法,親自上鏡來教導一些DV基本使用上的方法,還有一些取景的技巧等;在攝影日誌區中,則介紹了一些拍片上的過程與心得;在DV最新作品區中,則是李學主日常生活中所看到有趣的東西,而用DV將它們紀錄下來的珍貴影像。

放在《自然影像館》網站上的影片大多是一兩分鐘的短片,但是要拍這一兩分鐘卻要花一小時左右的時間,李學主從取材、攝影、剪接、到後製的工作全部都一手包辦。「希望能夠做為學校教育上老師的一種輔助教材。例如說當老師上課在介紹蜘蛛時,可能有時只有簡單的圖片,不能活潑地給學生看到蜘蛛的影像,而這時就可以用影片來呈現出較為活潑生動的另一種教材。」

李學主十二歲時從韓國來到台灣讀書,他做攝影「越做越有興趣,而且是非常非常喜歡。」李學主認為攝影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是需要靠著自己的創作來呈現出結果的一種作品,「因此當成品出來後,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從事攝影工作時,開始是以拍攝人為主,之後在拍攝大愛台的「大地與人的對話」時,將拍攝主題漸漸變成了「環境」,而在一次到台南菱角田中拍攝水雉時,發現了生態攝影的奧妙。「那時是用長鏡頭在拍,覺得怎麼會有這麼美的鳥,一隻大隻的鳥,慢慢地走在菱角田上,突然覺得為什麼以前都不知道居然會有那麼美的東西。」之後李學主就愛上了生態攝影。

「生態攝影是一項挑戰,但是有了挑戰之後就會有熱忱。」因為動物不會理攝影者有沒有架設好攝影機,一個精采的畫面或許只有一秒,但它極有可能是花費了幾千倍的時間才能拍攝出來。李學主在拍攝築巢在土裡的虎頭蜂時,為了要拍到蜂巢內部的影像,還必須先要挖個洞將攝影機放進土裡;拍攝高雄縣大鬼湖的沼氣時,更要考慮到天氣等等因素,以及長時間翻山越嶺的艱辛。對他來說,拍攝時只有想到構圖、畫面,只看到攝影機螢幕裡的世界,對於他而言,那裡的世界反而是更安全的。

李學主未來想要帶著攝影機到世界各地走走,拍下世界各地生態的景象,或許在五、六年以後,會開始拍攝有關人的紀錄片。對於《自然影像館》網站,李學主表示:「可能會在下個月在網站上放些較深的東西,大概包括了拍攝時的心情,以及一些構圖等等。」

延伸閱讀:

1.自然影像館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