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日 星期二

黃朝份「彩繪」傳統 「手編」藝術

金雞報喜,黃朝份老師討喜的手編公雞


生命力記者/吳韻璇報導


中國宮殿建築中,龍飛鳳舞的壁畫,色彩鮮豔的彩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而這些漂亮的壁畫,都是以人工的方式,一筆一筆勾勒上色,需要相當細膩的技巧以及過人的耐性。黃朝份正是台灣不多見的傳統彩繪師父。

傳統彩繪分為「北體」與「南式」,黃朝份擅長的「北體」也就是宮殿彩繪,由大陸傳到台灣,龍鳳圖形顏色鮮豔、華麗,並且以石膏粉造成立體浮雕的效果;「南式」則是台灣本土廟宇常用的彩繪,內容大多以人物、花鳥為主,屬於平面彩繪。黃朝份參與整修過的忠烈祠、圓山大飯店,都是中國傳統的宮殿彩繪建築。


十幾歲開始當學徒學作畫,黃朝份早期在西門町畫作電影看板,後來印刷技術發達,慢慢的手工畫作被印刷取代,在朋友的介紹下,轉行開始宮殿彩繪。一開始除了寺廟擴建裝潢,也常常接到來自國外的訂單,後來,中國大陸的產業開始起飛,對岸工資便宜、市場廣大,漸漸吞食台灣的傳統市場,於是這項工業大多外移,台灣的彩繪師父現今都紛紛轉行,回憶以往,黃朝份說:「當初只把它當工作看待,不知道這是什麼傳統藝術,也沒想過它會有沒落的一天。」

宮殿彩繪雖曾紅極一時,以往得用手工畫作的天花板、雕樑畫棟,今日也已經用塑膠模大量生產,省時省力。為了傳承這項手工藝術,黃朝份曾在台北縣新莊市農會開課,以原有的技巧加以改革,傳統的彩繪原料是用牛皮膠混合石膏粉,順著圖案描出輪廓,讓圖案有立體的感覺,這項功夫最困難,也最需要長久的耐心,黃朝份教導學生不在牆上而在三夾板上作畫。

不過由於傳統彩繪要學成,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當時在農會他的學生以家庭主婦為主,這項要耗時耗工的功夫不受歡迎,黃朝份說:「要看見一項作品要好幾個星期、好幾個月,這不符合學生想要的,他們想要速成、可以馬上看到成果的東西。」在農會開課六年以後,學員越來越少,加上九二一地震沒了教室,此項課程便停開了,期間雖然新莊市公所表示想在社區大學開課,但是黃朝份笑著說:「以前在農會,免費的都沒人有興趣了,更何況要花錢!」

既然需要耐心、要下苦工的技藝不受歡迎,黃朝份開始教授他的另一項才藝─傳統編織。手工編織是黃朝份小時就培養的興趣,他年幼時看到隔壁的阿伯用草葉編織小東西,覺得好玩,於是也開始自己做來玩「沒想到以前的一項興趣,現在可以拿來討生活。」黃朝份說。

現在在社區大學任課的他,將這項藝術從基本手法開始慢慢創新,編織出許許多多可愛的小東西,編織的原料也從難以取得的林投葉,改成緞帶,後來又改成隨手可得的吸管。黃朝份說:「吸管做起來不但容易,而且也可以廢物回收利用。」但是在一般觀念裡,用葉子編織還是比較有傳統的感覺;緞帶編織做起來顏色鮮豔漂亮,還算可以接受;用吸管的話,比較多人不覺得它是一項傳統藝術「因為看起來小小的,也不顯眼。」

不過吸管學起來簡單,一兩個小時就可以上手,可以讓更多人投入手工藝品的世界。由於社區大學的課都是短短三個月,現在黃朝份開的課大多是初級班,有許多學生曾表示想繼續學更深的技巧,但是因為人數分散各地,目前還無法在固定的地方成班,即使如此,黃朝份仍然抱持對藝術的熱忱:「只要有人想學,我就會繼續教,才不會讓這些傳統藝術越來越沒落!」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