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坑燒傳統味 市民樂「陶陶」

【記者黃昱達/生命力報導】

大家都去過鶯歌作過手拉坏,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最原始的燒陶法-「坑燒」。若竹兒教育基金會為配合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於二OO三年十二月六、七日在嘉義市舊監獄的農場舉辦「找回失落的古文明-坑燒」活動,兩天的行程共吸引約一百多位市民參加。

基金會共設計一系列三階段的活動,從十月四日的「大家來做陶」活動開跑,毎週末在嘉義鐵道藝術村,請來專業的老師執導民眾,維持九週共九梯次,毎一梯次皆受到熱烈迴響,約有九百多位市民共襄盛舉。六、七日舉辦的坑燒為系列活動的高潮,學員們拿著自創作品入坑窯燒,兩個月來的心血都將在此呈現,最後出坑的成品,於八日在鐵道藝術村第三倉庫展售,另外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二月底也會在嘉義基督教醫院的文化藝廊進行第二次的展售,所得將全數捐入若竹兒教育基金會。
基金會執行長曾耿玉表示,此系列活動的目的有很多,除了可以增加市民間相互往來和傳承先民的技藝外,也可藉九梯次的做陶營增加若竹兒餐廳的人氣(若竹兒是弱智兒的諧音,基金會在鐵道藝術村有經營餐廳,名為丸三餐廳),最後,能藉此活動間接讓若竹兒有和市民互動的機會,也幫助自身成長。

坑燒活動於六日早上十點半開始,在聽完老師講解坑燒的要領之後,則要為下午的入坑做準備,會場空地有一深一公尺、寬五十公分、長六公尺的坑窯,有些人忙著把坑底先舖設一層厚木屑,並在坑窯的周邊排滿粗木條,以免壓破坏體,並增強窯燒時的火力,其他人則在一旁整理將要入坑的作品,南投陶藝協會理事長洪炎明指出,學員們可在坏體貼上蔬菜葉和果皮,如此一來在窯燒時,會對坏體產生意想不到的增色效果。

午餐之後,大家就一起把作品放入坑窯,並且在坏體的四周,撒上碳酸銅、鹽巴、乾草和木屑,最後在坏體上層覆蓋一層草料,在草料上再加上鐵皮覆蓋,便完成入坑程序。南投文化中心陶藝老師許坤揚表示,坑內加入的物質在高溫之下,會產生一些化學酵素,對於坏體有絕佳染色的作用,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並不知道它的效果為何,每一件作品都將是獨一無二的佳作,這就是坑燒的樂趣。

隨後的點火儀式是整個活動的高潮,嘉義縣文化局長、嘉義市文化局和社會局長都親臨會場,一行十人手持火棒、同時丟入坑窯中,頓時整個坑窯火花四起,至少要經過十小時的悶燒,才能使坏體完全燃燒和染色,接著請來嘉義市原住民佳山教會會員們帶來兩首歌曲,在高亢的高聲中,替點火儀式畫下句點,晚餐則是原住民正宗的竹筒飯和烤山豬,餐後還有晚會,活動持續的晚間九點半才告一段落。

隔日重頭戲就是大家來尋寶的出坑行程,老師和部分學員將大家的作品小心翼翼的從悶燙的坑窯中取出,把所有的作品都排列在坑窯旁,讓學員們認領,在老師仔細檢視作品之後,發現大部分的作品都有或大或小的損壞與破裂,但還是掩蓋不了胚體上的絢麗色彩。活動最後所有的作品都被整理收集,為聯展做準備,有瑕疵的成品將會打折出售。曾耿玉遺憾表示,造成瑕疵的原因,可能是入坑時,放置坏體的不注意,加上是第一次辦這種活動,許多小地方沒注意到,非常可惜。不過藉著活動吸收經驗,基金會有信心明年可以辦的更好。


延伸閱讀:
4歲幼童 教市長捏陶

嘉義市舉辦坑燒祭窯神活動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