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同志反歧視 從校園開始

【記者林盼昀/生命力報導】

十二月十日是世界人權日,在這個日子到來之前,許多人權團體紛紛為爭取自身權益而發聲,台灣同志人權協會也在九日公佈了台灣同志權益問卷調查,藉此向政府表達他們對同志權益的六大訴求。

台灣同志人權協會同志人權小組負責人詹銘洲說,這份問卷調查顯示,同志人權被歧視侵害的場所,前三名分別是:學校(36%)、家庭(31.6%)及職場(24.1%)。因此他們現在的目標,是爭取保障同志的隱私權、媒體權、工作權及參政權,以及落實同志的教育權;在二○○五年前,則希望能推動同志的公民權。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表示,對同志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生存權、教育權和工作權,歐美地區幾乎都有「同居伴侶法」來保障同志的生存權,而台灣卻沒有;他表示:「同志到底能否在社會上大聲說自己是同志,而自身權益不受侵害呢?其實真的很難。」

「同性戀的輟學率高,並不是他們不愛念書,而是他們處在一個非常不友善的環境裡,受到老師、同學和輔導室的壓力的關係。」王蘋說,舉例而言,在學校裡,若是有兩個女生在一起很親密,就會有同學跟老師報告,或是老師自己發現後,就要求她們接受輔導,灌輸她們這些行為是「不好」、「不正常」的觀念。

詹銘洲說,在學校裡,若是有男生長得較斯文,或是動作較像女生,就會被同儕冠以「娘娘腔」、「人妖」等名詞;即使這個男生是異性戀,也可能會被同伴用「同性戀」的字眼污名化,這也正好符合了同志最常受到歧視的場所的第一名-─學校。

王蘋表示,現在教育部公佈的國語辭典裡,對同性戀的解釋依然是「不正常」、「需要輔導的人」,這樣的定義是根本否定了同性戀的存在,在經人權團體抗議後,教育部已同意要更改,但卻仍遲遲不見其動作。

王蘋及台灣新社會協進會秘書長林深靖都認為,同志爭取權益,最基本的就是要從反歧視、反污名做起。王蘋說,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看出,無論從家庭到學校,很多同志從青少年起就不被承認,台灣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友善的學習環境,提供校園內同性戀學習權利。


延伸閱讀:

1.台灣性別人權協會

2.歧視?偏見?教育部國語辭典挨轟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