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23日 星期三

故事工場劇團改變災區小朋友惡夢

【生命力記者/陳安樸報導】九二一的餘震不再,人們又再度回到原先的工作崗位,然而對許多歷經劫難的災民,看似平靜的生活,卻仍然籠罩在地震的陰影之下。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小朋友半夜仍然做著地震的惡夢。台北故事工場劇團為了幫助這些孩童,提出了一項輔導計畫,藉由戲劇遊戲的方式,讓他們抒發自己的情感,早日脫離地震的夢魘。 

這項「災後兒童心理重建戲劇輔導計畫」從去年十二月開始在台北萬華的海山國小推行,幫助一些北上寄讀的災區孩童。在每個星期兩小時的時間裡,由故事工場劇團,同時也是整個計畫的負責人陳嬿靜,親自到海山國小來帶這群小朋友活動。雖然說是幫助災區的小孩,但是其實對象也包括了一些單親、過動的小朋友。

在不到二十人的團體中,上課的內容會依照孩童的情形調整,但是「說夢」這項活動是固定每幾個星期就會有的。陳嬿靜說,剛開始的時候,每一個小朋友都做惡夢,有的甚至還會每晚在同一個時間驚醒。但經過輔導後,小孩子慢慢願意將自己的夢說出來。每次說夢後,就會挑選一個夢來扮演。舉例來說,在其中一個夢境裡,原本爸爸會死掉,但是在扮演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超人來救爸爸,藉由這種演夢的方式來改變惡夢。陳老師說,到學期末已經有幾個小朋友不再作夢了。

這項計劃的經費是由國家文藝基金會所提供,雖然一年後補助就結束,但是陳嬿靜表示,只要有小朋友需要,計劃就會繼續做下去。她認為,如果小孩的焦慮少,大人的壓力就小。現在有能力就盡量幫忙扮演安親的角色,給災區中的大人多一點時間,專心處理災後的重建問題,同時也能夠幫助小朋友,克服心裡的障礙,早日回到自己的家庭。

談到這項災後兒童心理重建計畫未來的需要,陳老師笑笑地說:「大概是耐心吧!」陳老師表示,對於這些小朋友的復健,是不能定下明確目標的。若是要求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達到某種效果,不但可能讓自己感到很失望,同時也會無形中帶給小朋友壓力。因此需要極大的耐心,才能做得好。

另外,除了經費上的需要,故事工場劇團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投入這樣的工作。但是陳嬿靜老師也表示,由於這樣的工作需要時間和一些專業知識的配合,所以不能要求每個人都這樣做。不過她仍經常呼籲其他劇團,希望他們能夠到各個地方去表演,最好能在不同的地點固定演出,這樣帶來的就不只是短暫的歡樂,而是長期的關懷。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