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10日 星期三

集體記憶 傳承大地留下的傷痛

【生命力記者/林麗純報導】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猛烈地向台灣發出強力衝擊,取走了上千條寶貴的生命,留下無數破碎的家庭,震動了全台灣人民的心。但是,就像是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許多災難一樣,隨著時間的消逝,災難的記憶將不復在新世代的腦海中。為了不要讓台灣所遭受過的災痛苦記憶,再次被人們從心中快速抹滅,由名作家柏楊所發起的「九二一震災集體記憶工作推動小組」稟著追思與教育來整合台灣人對地震的記憶,重建往後台灣人面對歷史的新觀念。

「九二一震災集體記憶工作推動小組」目前已經連署社區營造學會、台灣歷史學會、文化環境基金會、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新故鄉雜誌社、台灣人權促進會等團體,並且正擴大連署中。

推動小組的聯絡人薛麗妮感嘆地說,以我們以往文史工作的經驗當中,台灣人是相當健忘的,所以提出集體記憶這樣的概念是為了要凝聚台灣的共同記憶,台灣應該認知到這塊土地上所曾經發生的事情,瞭解過去發生過的天災,進而避免曾有的人禍。如果沒有記憶或紀錄的話,很多事情都會不了了之,讓我們重複的犯同樣的錯誤,或是不去面對而無法將世代的經驗傳承下去,讓問題不斷產生。

薛麗妮進一步指出,集體記憶推動小組工作的方向為:推動每年九月二十一日為震災紀念日,同時發動各界舉辦救災消防等演練,教育地震防災的觀念。協調中央、地方政府保留災區的原貌,如突起的學校操場成立震災紀念公園,在將來可以規劃為地震紀念公園,做為大地災難的警惕。發動收集震災遺物,作為保留或重建之用途。協調震災、地震博物館地點與形式設立。與城鄉重建風貌配合問題的提出。災變後各種關係的探討,作為震災資料。

如同日本在廣島核爆現場一樣,一棟殘破的建築廢墟,在今日依然挺立,為廣島大地留下戰爭傷痛的共同記憶,讓全球人類共同見證核子武器的殘酷威力。保留災區的原貌成立震災紀念公園的用意也是為了留下災難記憶的依憑,同時也為了這次的創傷作為警惕。目前正由推動小組協商催生中。

目前推動小組舉辦了系列的災區實情系列演講,邀請各不同領域的專家針對此次的震災舉行演講。希望能夠得到更真實、更詳細來自災區的瞭解,讓災民得到正確的援助。並將舉辦三梯的深度關懷與學習之旅,提供與災民面對面的機會,聽取災民的心聲以及需求。

推動小組計畫在九二一滿六十天之後舉辦一個「心慟六十」的活動,希望藉由一系列活動的舉辦可以讓全國的人民得到一個教育的機會,養成居安思危的觀念。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