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阮怡瑜報導】在嘉義水上鄉三界村的一棟兩層樓的房子裡,志偉坐在床鋪的角落,頭低的很低,不發一語,只是靜靜的坐著,十二歲的他是個視障兒童,由於缺乏適當的教育機會,志偉幾乎也喪失說話的能力。志偉是嘉惠殘障教養院收容的院童,目前收容了二十七位身心障礙者的教養院,在經濟拮据的情況下,仍舊咬緊牙關,照顧這些來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嘉惠殘障教養院的創辦人呂賴怡靜,年輕時生了一場大病,篤信佛教的她立下心願,只要自己的病好起來,一定要努力的去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因此民國七十五年在台南縣的永康鄉成立嘉惠殘障教養院,收容來自全省各地的身心障礙者。當時已經五十多歲的她,由於兒女都已長大成人,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全心投入教養院的工作,全省來回奔波籌募經費,探訪需要幫助的家庭,這樣的奔走,也將她累倒,終於民國八十七年一月因二度中風病逝。 呂賴怡靜去世後,她的兒子呂嘉來及媳婦呂錢忠華扛起了嘉惠教養院的重責,然而,缺乏經費卻始終成為教養院最力不從心的問題。由於要成為合法立案的財團法人,除了要有屬於教養院的土地之外,還要有上千萬的基金,這對缺乏外來資源的嘉惠教養院而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呂錢忠華帶著無奈卻堅定的語氣說:「雖然不容易一下子籌募這麼多資金,但我們還是要努力的想辦法,因為沒有立案,我們將有更多事無法完成。」 嘉惠殘障教養院收容的孩子裡,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已經很久沒有家人來探望關心了;而三分之二的孩子,家長每月會給予教養院三到五千元的補助費用,「其實這些孩子的家庭狀況是怎樣,我們也都知道,所以能給就給,不能給我們也不會勉強。」呂錢忠華接著提到,「家境富裕的,可以請褓姆照顧孩子,但貧困的家庭,常因照顧殘障子女而無法工作,因此,教養院以免費收容貧困家庭的子女為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