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大宅院友善市集 小農帶你認識土地

【記者李冰瑜/宜蘭縣報導】以強調有機耕種和與消費者互動的宜蘭大宅院市集首次走出東山鄉,與文化局合作在宜蘭演藝廳舉辦。果蔬稻米、茶葉、有機棉以及農產加工品,市集上的農產品種類繁多。現場還有紫米作坊,讓家長和孩子能親手體驗食物製作的樂趣。這是第一次在社區舉辦的市集,發起人阿寶希望,這次能夠藉助社區的在地經營以及民生採購,使有機農作從概念型轉變為經濟民生型。

  大宅院友善市集一覽    記者李冰瑜/製作


用有機南瓜烘焙的蛋糕。
記者李冰瑜/攝影
阿寶自己在梨山經營著一片園地,堅持尊重土地和有機農耕。十一年前發現臺灣的土地已經受不合理的農耕傷痕累累,她毅然放棄了城市生活走上梨山,在適合農耕的土地上種梨,在土地肥力不足的地方實行休耕。朋友們都不理解她的行為,怎麼會有人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去還原一片森林。可是她卻一直堅持自己的理念善待土地,也影響了更多人開始認同友善農耕。

爲了走出一條自有銷售的通路,阿寶整合了宜蘭的小農們,成立友善小農聯盟。但是由於市場還未能接受有機農產品相對高昂的價錢,於是他們和慈心華德福小學合作,在家長聯盟中找到在地消費力量,一起舉辦友善市集,希望發揚友善農耕的方法,也希望消費者能對農友和腳下的土地有更多的友善和溝通。
市集上的各種有機農作物。
記者李冰瑜/攝影

不施加化肥,不使用除草劑,參與市集的十九個攤位個個堅持著有機健康的耕種方式,每個人背後都有一段特別的故事。三星鄉行健村的陳美女士,今年六十三歲,從自己擔任村長時身體力行改種有機大米到說服了村裡十七名農夫改變耕種概念,經歷了一段不被理解的辛酸歷程,到現在曾經嘲笑她的老農也加入了有機耕種的隊伍。「這一代人一定要做好給下一代人看」,她笑著說,「讓消費者吃好米是我們快樂的原因」。

慈心華德福小學的家長社群也在市集擺起攤位,義賣家長和
小孩的陶瓷作品。華德福小學不以成績要求學生,上課不用書本也沒有考試,學生每天只需要完成手工作品和繪畫作品來反映自己的學習程度。學校和家長合作,孩子家裡減少接觸電視和網絡,為孩子營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這次售賣的作品是以家長的陶瓷作品為主。

友善市集從二○○九年年第一次舉辦以來,名聲漸漸為更多人所知。但是由於人們看待有機食品時並沒有計入農夫們的有機成本,很多人並不能接受相對高昂的價錢。因此這次的市集更添加了演講的環節,阿寶親自講述「如何耕一畝友善田」,推廣有機耕種的概念給群眾。每一位農人也藉由這次機會向更多的消費者闡述友善農法。


大宅院每月雙週會在冬山鄉定期舉辦,
十一、十二月的單咒在宜蘭演藝廳舉
辦。大宅院友善市集/提供





延伸閱讀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