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好樣綠 用小農蔬果 做無毒美食

【記者陳希寧、陳長忻/桃園縣報導】一個飄著濃濃果香的香蕉蛋糕,實在令人口水直流,但你知道它是怎麼做的嗎?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嗎?「好樣綠食育概念館」現場製作蛋糕的過程完全透明化,讓消費者接觸使用的各種無毒食材,看見食物的生產過程和價值。記者陳希寧、陳長忻/製作位於桃園南崁特力家居的好樣綠食育概念館,是台灣第一家結合公平貿易精神推行食物教育的實體商店。不只販售公平貿易咖啡,也有由小農生產的無毒蔬果製成的蛋糕、果汁、麵包等,提供消費者一個無毒健康的飲食選擇。好樣綠成立於二○○九年八八風災後的第一百天,由於當時看到長期過度使用農藥,而導致南部農業大縣受創嚴重的後果,生態綠、綠農的家、台灣企業社會責任協會、利群會社、中國人壽決定共同發起。專案經理詹慧珍說,消費者只希望水果便宜又大顆,農民看天吃飯,受制於土地,為了符合市場需求,只好灑農藥,這樣的方式不但影響健康更危害生態環境,「其實關鍵在於消費者。」好樣綠著手推動友善環境的農耕方法,並且引用公平貿易的概念,給農民一個合理的收購價格。好樣綠最初是以網路的農產品銷售平台發展,詹慧珍表示,就像預購一樣,消費者可以預訂幾個月後的水果,好樣綠再把訂單轉交給農民,如此一來就能減少農民生產的風險,消費者透過團購也可以減少運費。「現在網路上太多這樣的東西,我們仔細思考後決定在今年七月成立一個實體概念館。」詹慧珍說,在好樣綠食育概念館中可以面對面向民眾推廣食物教育,例如現場製作香蕉蛋糕,消費者可能會問香蕉是哪邊來的,他們就會從後面直接搬出來自綠農的家的香...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有機棕櫚糖 編織貧童上學夢

【記者丁曉祥、應佳臻/台北市報導】設計師王銘峰到柬埔寨旅行時,看見當地人生活困苦,決定幫助他們。他教導當地人以有機方式種植棕櫚糖樹,再透過公平貿易方式予以收購,製成的棕櫚糖,以Camgoldia(柬埔寨黃金)為品牌行銷全球,讓當地人能夠賺錢改善生活;不僅如此,王銘峰每賣出一樣商品,就捐出新台幣十元,提供當地興建學校,希望透過教育進一步幫助柬埔寨人脫貧。「一切起源於一段旅程」王銘峰緩緩說著。在柬埔寨時他總會放一百美金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有一天他卻發現忘了把錢從送洗的衣服中拿出來。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洗衣婦卻將我的錢放在信封裡原封不動的還給了我。」因為這一百美金,讓王銘峰看見了柬埔寨人那顆純樸、善良的心。「我想要盡我的力改變他們的生活。」Camgoldia是由Cambodia與Gold演變而來,意思是柬埔寨的黃金,指的就是棕櫚糖樹。棕櫚糖樹全身是寶,幾乎從頭到尾都可以被拿來利用,樹葉和樹幹可以用作蓋房子的建材,而它的花會產出一種具有特殊香氣的花蜜。王銘峰請來法國的有機認證單位輔導當地農民...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盪在空中 閩南語方言唱出生命力

盪在空中樂團/提供【記者吳季璇/台北報導】現任「盪在空中」樂團的吉他手兼主唱─賴Q(本名賴文軒),從十四歲購買了歌手伍佰的第一張唱片後,對音樂的熱愛與日俱增,和貝 斯手愛吹倫(本名劉培倫)、吉他手陳顥、鼓手隆在二○○七年於「地下社會」組團,以搖滾樂結合台語方言,探索老調與新時代音樂之音樂性,至今參與各大小獨 立音樂祭並定期於各大live house演出。畢業於台藝大電影學系的他,也曾經以畢業製作的影片《Hiya》獲得金穗獎、台北電影節學生特別獎、遊牧影展等眾多獎項,也參與許多展 覽。目前從事音樂與電影工作。賴文軒就讀國中時,因為注意到連續劇的配樂,加上他購買了歌手伍佰發行的專輯《浪人情歌》後,便開啟了他對音樂的熱愛。在他十六歲時,就讀明志工專(現 為明志科技大學),由於學校強制學生住校,必須長時間待在學校讓賴文軒想要找點事情做,而父母也剛好出資讓他買了第一把電吉他,所以賴文軒加入了學校的吉 他社、愛樂社等音樂性社團,跟著社團內的學長一起聽搖滾樂、學吉他。 兩年後,賴文軒開始在「地下社會」看其他樂團的表演,開始接觸地下樂團,也曾經在這期間嘗試組一個樂團,卻因為技術不純熟、住校時間較不自由等原因,而...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志工人生,不受乳癌阻撓

杜秀治與他的孫女合影。許夢芸/攝影【記者許夢芸/台北報導】一名患有乳癌的醫院志工杜秀治在台北市萬芳醫院服務了十多年,在醫院與病人和醫療團隊相處很久的她,最後的體悟到的事是雖然志工是在幫助別人的工作,但是最後受惠最多的會是自己。杜秀治本身是一位家庭主婦,一開始加入志工純粹是為了打發時間,她最初從一般小學的志工媽媽開始做起志工服務,協助班級導師照顧小學生,接著慢慢她發現自 己很樂於協助別人,所以便在一九九八年時加入了陽光基金會。在陽光基金會時她的服務對象是燒燙傷的小孩,杜秀治在基金會中每天替那些患者換藥,在那些孩子 忍痛哭泣、最需要被安慰的時候在身旁陪伴著他們。直到二OOO年,杜秀治在萬芳醫院被檢查出左邊乳房長有惡性腫瘤,因為接受治療才暫停了在陽光基金會的服 務工作。 台北市萬芳醫院剛成立不久,杜秀治是萬芳醫院第一位乳房外科手術的病患,當時的萬芳醫院並沒有充足的志工團隊,杜秀治都是受到醫護人員們直接照顧,因此與 萬芳醫院的醫護人員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在這段時間她發現萬芳醫院缺乏志工人員的幫忙,所以杜秀治決定等康復後要到萬芳醫院來做志工服務,得了癌症的她並不...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數位學伴」 成就孩子的升學夢想

記者賴穎蓁/攝影【記者賴穎蓁/台北市報導】「大手牽小手,我們一起走。」這是一個教育部基於政府「縮減城鄉數位落差」政策,創造學習機會均等所推出的「偏鄉遠距課 輔計畫」。一開始由暨南大學承辦,並在二○○六年擴大規模,邀請輔仁大學和文藻外語學院共同參與,而後隨著學生人數增加,參與的學校也遍布全台。輔大在二○○八年承接並擔任總企劃,和暨南大學選擇「家中一對一教學」方式不同,輔大更加重視「組織化」及「標準作業流程」。由中央提供上課教材,每週 二、四,將教學端的課輔老師和接收端的上課學生都集中在學校電腦教室,不但可以解決偏鄉中小學家庭可能沒有電腦的困境,另外,每次上課結束後都會請課輔老 師填寫日誌,確實掌握每位老師與學生的輔導進度。輔大資訊中心林宏彥主任表示,計劃擴大之後發現由於「遠距課輔計畫」服務的是偏遠地區中小學的課輔,在硬體方面時常遇到接收學校網路頻寬不穩的情況,幸好中華電信義務幫中小學裝設網路線後,頻寬穩定許多。 記者賴穎蓁/攝影林主任提到「由於輔大身為綜合大學,在課輔老師招募上並不困難,也因此可以支援其他課輔中心的志工老師。而一路走來,中華電信對於偏遠學校...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信義社大十年 促進在地綠化

【記者歐靖雯/台北市報導】由光寶基金會所承辦的台北市信義社區大學,今年邁入第十個年頭。十年來,信義社大對信義地區的在地綠化、生態保護等工作持續努力,也秉持「聆聽學員及時代的發展需求」,設計多樣的課程、活動,讓台北市民有更多終身學習的機會。 信義社大主任秘書賴裕封表示,開設科目主要是依據學員的需求以及現今社區發展,他說「我們在每個學期期中和期末,會向學員派發辦學滿意度問卷調查表,了解學員對課程的意見,以及對哪些課程有興趣,我們會在新學期前討論,盡量滿足學員的需要。」 「另外,我們會在學期第九週舉辦公民週,讓學員自由選課,聽自己有興趣的講座。」賴裕封說;信義社大公民週,主要包括有關於環境生態保護、社區在地文化、 健康體能等的學程,讓社大學員在公民週自由選擇有興趣的科目,除了自己報讀的課程之外,有不一樣的選擇,藉以延伸學習的視野。  關於生態保育,信義社大作了很不一樣的嘗試。社大的學員和導師在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的指導下,在信義國中的屋頂種植了一大片園藝植物,是該區最大的綠色屋...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好」劇團 台灣劇團新勢力

好劇團/提供【記者陳亮吟/新北市報導】「劇場遇見了電影和電視,希臘悲劇搞上電影蒙太奇與電視綜藝,完全新世代的混搭,令我目不暇給又讚嘆連連。」這是藍色大門導演易智言,看完「愛情放映中」,對好劇團的讚賞。好劇團在二○一○年六月花了僅僅一個月籌備加排演,以實驗性質演出「愛情放映中」這齣帶有幽默及令人省思的戲劇。編劇王紀堯表示,這齣戲劇的靈感來自於他 和團長謝盈萱的「單身背景」,當他們身邊的親朋好友一個接著一個組成家庭,只剩下自己還是單身貴族,總不免心中有些疙瘩。加上面臨三十歲這個關卡,有很多 事情是要自己負責任去決定的。所以,王紀堯希望這部戲劇可以讓同樣面臨三十歲的人,在看完後,能勇敢的找出專屬於自己的「三十模式」。 「愛情放映中」是一齣透過人生以及戲劇裡四個「配角」的角度去看待「主流愛情」的舞台劇。四個在人生與愛情當中只是「配角」一般的泛泛之輩,卻矯情扮演著 你習以為常的「主流愛情」。伴­隨著時光成長也虛度了光陰,直到三十歲這個人生關卡的悄悄接近,這四個人是否能找到自我的定位與存在價值?誰又能拯救他們...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海洋心,文化情 海洋藝術在此發「洋」光大

圖為日治時期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之模型。記者趙以寧/攝影【記者趙以寧/基隆報導】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座落於基隆港,水、陸、鐵道三種主要交通工具的交會處,前臨基隆市人口密度最高的仁愛區,是當地最重要 的海洋博物館。在這裡,可以體驗海洋文化與詩詞書畫藝術結合的登峰造極,更可以一窺海內外船隻的歷史,館長黃岢梅說:「這裡不但有3D電影院,還可以親自 體驗駕駛船隻的樂趣,將船的歷史與中國古代的詩詞做結合,以互動式展覽實踐海洋教育,我們就是以這些特別的方式,來吸引小朋友學習海洋文化。」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竣工於一九一五年五月四日(日本大正四年),原為日本郵船株式會社所有,建築外觀呈現日治時期流行的風格。這棟看似不大的博物館,其實 連結了許多時代背景下的故事,館長黃岢梅笑道:「這在日治時期可是非常前衛的建築,尤其基隆西岸碼頭為當時重要的一大港口,藝術館建築特色對基隆的航運地 位來說,更是具有指標性的意義。」台灣光復後,此建築由招商局接管。民國三十八年,其屋頂因火災燒燬而改建。之後,陽明海運公司承接招商局的職務。「二...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日旅客減少 算命街冷清

記者古佩安/攝影【記者古佩安/台北報導】人在徬徨時會想算命,因此算命街的興衰可以反映社會脈動的經濟情況,鄰近行天宮的地下道,是台北市知名的算命街,與龍山寺地下街 合稱為台北市兩大命理區,這裡不只是許多民眾占卜的地方,更是許多觀光客,尤其是日本人喜歡造訪的觀光勝地,觀光客可以藉由算命街,深刻的體會台灣的風俗 民情。算命街是為了安置行天宮週遭的算命、香燭攤商而設立的,於一九八五年六月開業。目前整個地下街,約有二十二家算命攤,主要的營業項目為命理諮詢、八字、紫微斗數、手相、面相、姓名、龜卦、米卦、風水、塔羅占卜等應有盡有。 行天宮算命街,在五年前可說是最興盛的時候,當時每個攤商都生意興隆。談到人潮是如何減少的,擔任命理大師將近十年的命理大師徐實琴表示,三年前是台灣經 濟最蕭條的時候,一般人原以為在景氣不好的時候,也許會來問問看未來的工作情形,但當時算命的人卻寥寥無幾,大家都能省則省,連算命的錢都不敢花,當時的 生意大概掉了三分之二,損失非常大。而原本生意已經逐漸轉好了,卻又因去年的上海世博,讓觀光客紛紛轉移陣地,讓生意又開始下滑。今年的日本大地震,讓旅台的日籍旅客人數下降,專門做日本觀光客生意的算命街,一眼望過去,冷冷清清,許多算命攤早已打烊,徐實琴表示,自己若碰到生意不好,會唸唸書充實自己,除非是生意真的很差,才會提早打烊。記者古佩安/攝影...

「地下階」書店 年輕人的淘寶地

【記者陳宣尹/台北市報導】隱身在永康街繁華的鬧區中,地下階二手書店代表一個「地下世界」也是「一個淘寶人的天堂」,醞釀出有別於地上世界的另一種風 情。相較於旗下兩家分店──位於萬華且古色古香的「莽葛拾遺」,和位於青田街專門蒐集古書、買賣骨董文物的「蠹行」,地下階吸引的大多是專程前來永康街鬧 區巡禮的好奇觀光客,和為了淘書、淘寶而到訪的年輕讀者群。沿著階梯往下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吹著薩克斯風的「黑人樂手」塑像,在其身後掛著一幅鮮紅色的中共解放軍海報,店內除了二手書之外,還擺放著台灣早期巨星 或國際經典導演的DVD及CD,年代久遠的黑膠唱片也囊括在內。角落一隅,客人正將耳機戴上,準備好好欣賞剛從陳列櫃中所挑選出來的CD,而櫃台上方,斗 大的「文化駭客」招牌則是由師大美術系的何懷碩教授所贈題,不僅僅是因為與創辦人的熟稔,更藉此傳達出他們的經營思想。「地下階」從裡到外都是由整個工作 團隊一手打理及佈置,包括在店內地磚上,那些手工油漆塗鴉的風格創作,用紅黃黑三種不同線條所組合而成的色塊,似乎嘗試著傳達出後現代風格的抽象簡約,為...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永和享活誌》網路化 持續為地方發聲

【記者林允中/台北報導】創立於二○○七年的《Q-Life!永和享活誌》,是一份新北市永和區的地方報刊,專門報導永和地區的在地文化與生活訊息,宣傳社區的活動或店家,並把大議題投射在小地方上,讓居民們關心與討論。在一個晴朗的星期五下午,太陽曬得路人紛紛舉起傘遮陽。走出捷運永安市場站,穿越中央圖書館公園,步行進入永和的傳統社區,一條條錯綜複雜的小路讓外地人容易迷失方向。在熱心居民的指路下,發現了藏身在古樸小巷中的報社辦公室。走進沒有招牌的門,一張大桌,一台電腦,一面滿滿的書牆,這裡就是《享活誌》發跡的地方。 《享活誌》的構想來自於兩個高中好友,經理菜承恩與主編周肇萱,出版界出身的兩人在二○○六年底決定合辦地方刊物。「因為翻開報紙,看到關於永和的新聞好像很少。」周肇萱說,「但跟鄰居聊天發現身旁有趣的事情也滿多的。」當時幾個都住在永和朋友有了共識,聊一聊後覺得永和也可以有一個自己的刊物。「當時大家也是很猶豫,」周肇萱說,因為很多出版界的前輩勸告他們,出報紙雜誌是在燒錢,「但我們還是做了」。但因為都是朋友的關係,周肇萱覺得在做的時候也是滿好玩的,而在辦《享活誌》的同時,大家也才更了解永和這個地方。報社的經費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是各自籌資,菜承恩和周肇萱兩人當時也是全職投入在《享活誌》的工作上,不領薪水。周肇萱說「其實寫稿一點都不困難,你要找題材很容易,到後來還是經濟來源是比較大的困難。」也因為這樣,《享活誌》從第一期開始就有廣告,但如此一來也能刊登身邊的許多小店徵人、促銷的訊息。「我們把它當成與社區連結的一部份,剛好也成為我們的經濟來源。」周肇萱說。而受到經費的限制,《享活誌》的人力比較拮据,最大時團隊有過十人,但核心成員只有五人。在這樣迷你的小編輯團隊,分工不是很明確,「每個人什麼事都要做,所以都要會,」菜承恩說:「對我們本身也是很有幫助,大家對每個環節都蠻熟悉的。」周肇萱回憶,大家都要跑新聞寫報導,有些人要廣告、也要負責美編,也會輪流跑印刷廠。當時《享活誌》做過一系列的專題叫《永和六十二分之一》,訪問永和六十二個里的里長,經過詳細規劃後,卻沒有里長願意受訪,團隊遇到了他們的第一次挫折。菜承恩回憶:「最後問到第一個答應的,已經超過半數了,全部都拒絕我們。」周肇萱也說:「那時候覺得,其實很多事情跟我們想像的都不一樣。」但約到了第一個里長之後,經過他的介紹,後面的約訪都很順利。菜承恩笑著說,到後來甚至有里長來說「希望趕快報我。」這是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採訪經驗。在推出十三期後,《享活誌》決定放上網路,完全以部落格模式繼續經營。他們一開始也很掙扎:要不要停?要用什麼形式來發?但經過思考之後,還是決定以網路平台延續。周肇萱說,最重要的是把這些東西留下來,繼續做記錄。在全面網路化之後,《享活誌》也繼續為地方發聲。今年四月二十九日,報社巷口的兩棵三十年老樹被檢舉擋路,將在兩天內遭到移除。這兩棵樹已經太久了,連紅線、路燈都是圍繞著這兩棵樹。菜承恩說,一聽到鄰居跟我們說之後馬上去採訪、PO上網,並發給各報記者。這則新聞後來見報,也因此救了老樹,聯合報記者來採訪時,還跟《享活誌》說「還好你們有把他報出來,不然我們也不知道。」後來永和區長本人還來看這兩棵樹,說:「真的很有成就感。」從創辦到現在,成員來來去去,與這份報紙最緊密的還是菜承恩與周肇萱這對情侶。「原始就只有我們兩個人吧。」菜承恩笑著說,「所以到最後你看到也還是我們兩個人。」這兩位七年級生,在專心辦《享活誌》的那段期間,總共投入了兩百萬。現在他們兩個都有自己的工作,用多的時間盡量繼續經營這個媒體,希望繼續為永和發聲。目前部落格的更新時程不固定,菜承恩笑稱是「龜速」狀態,但他也認為現在的目標「不在多在精」。周肇萱說,希望未來能找到一個平衡點,「在工作穩定了以後,還是有很多時間能來做這個自己有興趣的東西。」...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輪椅太極拳 打出生命光彩

【記者朱啟瑜/台北市報導】位於台北市長安西路上的身心障礙福利會館,到了星期六下午兩點,總是會有好幾台復康巴士陸陸續續載著病友到達,他們進到教室裡,一人拿一張椅子,在空地上排出整齊的座位,等待老師的到來。他們是輪椅太極拳的學生,多半都因為身體上患有一些疾病,而導致生活上的不便,藉著打太極拳,舒活筋骨,並努力克服自己身體上的障礙。輪椅太極拳為一九九七年時,由楊東興師傅所創。當時楊東興常在公園裡面練習太極拳,恰好被一位因為車禍而半身不遂的日本人品川武士看見,品川武士很羨慕的表示,如果坐輪椅也可以打太極拳就太好了,於是激起楊東興改良太極拳的想法和決心。到今年為止,輪椅太極拳已經邁入了第十四個年頭,憑著多年的努力,終於在今年成立了台灣身心障礙太極拳協會,並和台北市肢體殘障運動協會、台北市體育會太極拳委員會合作,每年都會在全台灣,以「永興隊」的名號到處表演,讓更多人能夠認識、了解輪椅太極拳。  楊東興最早在振興醫院、林口長庚醫院,皆有開班授課,反應相當熱烈。一直到了二○○九年,因為振興醫院的場地要全面翻修,而遷移到台北市身心障礙福利會館,讓更多肢體障礙的病友們可以學習到輪椅太極拳。「當初我們一直很擔心沒有地方可以練習,好險社工都很盡心盡力的幫我們找,因為學員們都有殘障手冊,在這裡申請場地政府都有補助,對我們這種不營利的團隊來說,是再好也不過了。」現在負責教課的魏博南老師說。罹患小兒麻痺症的鄭士定,最近才剛結束療程的腦部手術,雖然臉部的顏面神經還在復原中,說話和表情都還不受控制,但他還是選擇重新回到課堂中,和同學們一起練拳。「我最早得知這個輪椅太極拳,是因為看到報紙報導楊東興教練在振興教課,我之前在振興練了三、四年,本來一直都有氣喘的毛病,可是打了太極拳後,氣喘發作的次數變少了,每當我身體開始不舒服,就會定下心來運氣、打拳,氣喘的情況就改善許多。」鄭士定說。而同樣是罹患小兒麻痺症的黃慶邦同學,則提到了病友們復建的難題:「我們跟一般人條件上還是不一樣,有很多地方需要克服,身體健康的人,可能投資一小時,可以獲得八九成的效果,但是我們可能練個一小時,卻只會有三四成的收穫,這時候,千萬不能放棄,可能要持續練一段時間,你才會漸漸看到成果。」雖然希望推廣到全台灣,但現在因為人力、經費都還不夠成熟,只能透過地方的邀請,讓太極拳老師到各地去教授病友們,魏博南老師說:「距離是不成問題的,但是病友們必須打敗內心的障礙,努力出來和外界接觸,敞開自己的心防,這可能比打拳還要難多了。」...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從「心」開始 精神障礙者就業跳蚤屋

【記者陳希寧/台北報導】一棟綠色玻璃屋隱身在台北市師大商圈錯綜複雜的街巷中,讓好奇的路人忍不住多看它幾眼,這是「心怡跳蚤屋」。走進商店內,地上、架上堆滿了二手捐物,甚至連天花板都掛著幾樣商品,但在零亂中卻可以看見穿著整齊制服的精神障礙員工正忙著上貨、打掃、以及招呼客人。心怡跳蚤屋成立於二○○五年,是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附設的庇護工場,專門回收二手捐物。督導傅麗萍說,以二手衣、二手書為最大宗,再來就是一些生活用品,精神障礙員工和部分自閉症患者依照SOP標準作業流程,經由過濾、整理後再販售,達到協助精神障礙者回歸社會的目的。如果精神障礙員工的功能有進步,就會幫他們轉介,找比較好的出口,像是依法聘顧身心障礙者的民間企業,「畢竟庇護工場和社會還是有差距。」 十九歲來到心怡跳蚤屋的小誠是一位亞斯伯格症患者,「剛認識小誠的時候,他只會一直『啊啊叫』。」傅麗萍說,小誠的回應都很簡單,不太能與人溝通,但很特別的是工作只要帶他做過三次之後,他都可以自己完成,而且做得很乾淨。經過一年的訓練,有一次傅麗萍測試小誠時叫他從左邊擦到右邊,小誠的情緒就開始高漲,變得很澎湃,因為小誠認定擦櫃子就是要由右邊到左邊,「亞斯伯格症的小朋友固著性很強。」在安撫過後,小誠依照老師的方式擦櫃子,但他表示老師說要從左邊擦到右邊,可是他想要從右邊擦到左邊。傅麗萍說:「這是他第一次表達很明顯,可以講這麼多字串,這是很難得的。」傅麗萍表示,心怡跳蚤屋的精神障礙員工來自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會員的家屬,以及勞工局和其他庇護工場的轉介,通過面試、評估期的測試,就可以成為正式員工。工作過程中,傅麗萍會記錄精神障礙員工的工作強項和較弱部分,「我還是讓學生都做,但會用一些方法去引導他。」例如有一位員工總是拿著掃把「隔空掃地」,傅麗萍就會把掃把換成吸塵器,並且畫路線給他。傅麗萍說,除了到客戶家收二手捐物之外,心怡跳蚤屋還有宅配服務,讓精神障礙員工一邊做,一邊認識人,「帶他們去收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學生拓展人際關係互動。」傅麗萍要求員工先記錄客戶的基本資料,到現場時要自我介紹,再向客戶問好,最重要的是必須引起客戶回應,像是「你來做幾年了?」、「你在這裡做好不好啊?」等問題,回來再向傅麗萍報告。傅麗萍表示,心怡跳蚤屋人力不足,要找到很熱忱,又願意做這樣工作的人不容易。今年的老師一兩個月就更換,其實那些老師也很熱忱,但是因為一面要去客戶那邊收捐物,一面又要處理學生的問題,同時身兼客戶和學生的互動橋樑,非常辛苦。...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彩虹對抗攝影展 全球同志站出來

【記者陸家豪/台北報導】一張男同性戀者背著十字架向反同性戀者抗議的照片引燃了國際知名攝影師查爾斯‧米契實踐「WWP(Walk With Pride,與驕傲同行)」的決心。他花了一年的時間走訪全球共十五個國家,用相機記錄當地的同志遊行實況。如今彩虹對抗攝影展預計在全球超過二十個國家同步展出,希望能藉由攝影的方式喚醒大眾對性別平權的重視。美國籍新聞攝影師查爾斯‧米契(Charles Meacham)三十歲才開始她的攝影生涯,卻在短短十年內獲得了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PDN magazines等超過二十座知名的各類新聞攝影獎項,這次的彩虹對抗國際連線攝影展也是為他奪得the IPA Smithsonian攝影獎的作品。 「Walk With Pride,與驕傲同行」計畫以一年的時間紀錄全球各地的同志遊行,以喚起對爭取同志權益活動的注意。其起源是在2009年,台灣舉辦同志遊行的前一個禮拜,保守教會自行發動一項反同性戀的遊行活動,活動進行當中有位不滿教會的同性戀者揹著十字架向教會抗議,這樣的畫面讓查爾斯深受感觸,決定發起這項為期一年的同志遊行攝影計畫,而台灣就是他的第一站。每年全球各地都會舉辦同志遊行活動,目的就是讓LGBT團體(Lesbians,...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簡單M+T 將夢想實踐

M+T設計工作室/提供【記者鄭孟蕎/台北報導】在台北藝穗節許多的創意手作攤販中,其中一個攤位流露出簡單樸實的氣質,乾淨自然的風格將衣服材質的特色顯露出來,再透過剪裁融入了一些流行的氣息,頗有一股獨特的清新感,這樣的感覺來自於M+T(Mystery Town)。這一個品牌是由一位廿三歲的大學生一手創立的,廿三歲的Ruby目前就讀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的夜校。在高中的時候就開始手作包包及飾品在部落格上販賣,還曾經瞞著媽媽偷跑到台北參加市集,販賣自己的作品。 對於設計服裝,在Ruby的心中其實藏著一個小小的故事。在Ruby小的時候,Ruby的媽媽喜歡用特殊的布料做洋裝給她穿,這對Ruby來說有著濃厚的記憶,到了國中的時候,她的身材就已經很高挑了,衣服並不好買,當時正好流行較為短版的衣服,常常在舉手或是活動的時候時常露出腰來,讓她覺得很困擾,並在心裡偷偷的埋藏了想當服裝設計師的夢想。雖然母親不認同她的理想,但Ruby仍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希望自己能夠努力拼出一番成績給媽媽看。...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蕙風堂」書店 用熱情追逐書法夢

【記者陳宣尹/台北市報導】寧靜的地下空間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書法、字帖和畫集,有日本進口的書法家全集,大陸地區獨有的字帖臨摹本,也有蕙風堂自身編排出版的名品書畫本。由張大千先生所題的「蕙風堂」三字,斗大的懸掛在櫃檯後方,沿著一排排書架往後走,被四面所懸掛著的各朝代名家複製畫所包圍的,是兩張看似古樸雅緻的太師椅。「蕙風堂」成立於一九八二年,專業於碑帖、書論、畫冊的出版發行,當初從西門四段遷移到師大現址,是為了擴大存放字帖和書畫的空間,隔壁的地下室就是去年十一月開張的宣紙圖書部。老闆洪能仕,與書法結緣長達三十餘年,對於台灣書學及書法教育別有一番體會。 書店發言人楊湘蓁小姐表示,當初就讀於台大國貿系的負責人洪能仕,因為對中國藝術文化的喜愛,常常跑到中文系上旁聽,因此認識了中文系的許多教授和老師,也選擇了書法社團做為自己的興趣,鎮日徜徉在國學字帖的藝文氣息中,畢業之後順利的考上了陽明海運,但是對學生時代所留戀的書法、毛筆,一直久久無法忘懷,不顧家裡的反對,毅然決然一腳踏入字帖經營的事業中。辭掉鐵飯碗的公務員之後,老闆一頭栽進創業的熱情中,剛開始還有大學時代的教授,以及一些大學同窗、同事願意共同出資經營,但後來卻因理念或是資金營收問題,漸漸打退堂鼓,到後來只剩下老闆一人獨立營運至今,憑藉著對中華書法文化的熱情和誠懇熱心的介紹,「蕙風堂」的名號逐漸在藝術圈中傳開,許多名家或書畫大師都喜歡來這裡賞玩和品畫,熟客也會拿出收藏的字畫與店家教學相長,彼此都在一來一往中產生了深厚的情誼。書店內規畫出來的展間,也是一個藝文天地,專門提供給各類的書法名家和陶瓷家來作展出。店內也會不定期舉辦各朝代的名家複製畫展,因為是免費提供給來逛書店的民眾觀賞,成為許多顧客流連忘返之處,不時也會有客人從南部遠道北上,為了淘寶而前來此處消磨一整天。早期台灣的書法用具、字帖和相關書籍都是從日本所進口,昂貴的價格讓人聞之卻步,台灣自己出產的品質卻相對較差,因此老闆便興起自己尋找師傅合作的念頭,只為了讓價格和品質都可以符合民眾的需求,後來也另外創辦了專門出版和進口字帖書畫的出版社,與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協會合作刊物,每季出版兩萬多本刊物,供民眾免費閱讀。雖然近年網路購物逐漸風行全台,但「蕙風堂」卻堅持繼續實體生意,希望有需求的民眾能藉由店內參觀和翻閱,找到更多意想不到收穫。「因為喜歡和顧客間的交流和對名家書畫字帖的著迷,我們將會繼續盡我們所能的在台灣推廣書法文化。」記者陳宣尹/製作延伸閱讀蕙風堂facebook...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清大學生當資訊志工 弭平數位落差

【記者葉智豪/台北市報導】由清華大學學生所組成的國際志工貝里斯團隊,今年暑假到中美洲貝里斯做基礎電腦和資訊教育的服務。透過和貝里斯當地的聖心學院合作,教導貝里斯當地的小學生基本的電腦資訊。清大貝里斯團隊公關陳佳惠說,他們是和二○一○來台就讀清大資工所的貝里斯學生Melanio合作,因為米蘭尼歐(Melanio)本身是屬於受較好教育的貝里斯人,對資訊科技和教育推廣也有極高的興趣和使命,再加上目前正於清華大學就讀,所以清華大學特地請他擔任第一屆貝里斯志工團的領隊。 陳佳惠表示,因為貝里斯團隊是二○一一年新成立的團隊,所以相較於清大其他志工團,經驗比較不足,從去年十一月的徵選後,整個志工團就開始培訓的計畫,要參與學校舉辦的志工培訓營、急救訓練營、撰寫活動的計畫書、每週三小時以上的會議、學習貝里斯當地常用的西班牙語,出團前四個月還要上Ubuntu這個免費的作業系統、Windows和電腦基本配備,像是鍵盤、滑鼠、電子郵件的課程,到了貝里斯才能教導小朋友。在貝里斯的四間小學舉辦為期三周的資訊教育,目的是要培養貝里斯當地的電腦種子小教師,教授當地學童電腦網路知識,同時進行文化交流,增進其對於資訊科技與文化間的認識。陳佳惠說,使用免費的自由軟體Ubuntu,不僅可以避免很多病毒的問題,也不用擔心因為要購買版權而有太大的花費。不過當地小學的電腦的資源不足,志工們都是自己的筆記型電腦當作教學電腦使用,志工團服務的貝里斯小學學生大多沒有接觸過電腦,所以我們都是從簡單的東西開始教。陳佳惠說,他們會先教導小朋友滑鼠、鍵盤這些基本電腦配備的使用,在網路教學中,會讓小朋友上Youtube、維基百科,讓小朋友透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可以用在改善自己的課業上。但是小朋友的學習能力不同,就會有小朋友學的快,有的小朋友學的慢的情形,因為家中大都沒有電腦的關係,所以容易忘記所教的內容。除了資訊教育的課程外志工團還設計文化課程,像是書法、毽子、陀螺、竹蜻蜓,和自然科學的課程,例如傳聲筒、空氣火箭、可樂曼陀珠,讓小朋友在遊玩中不僅只有學習到資訊的課程,更可以了解更多課本上沒教的東西。「透過網路可以讓小朋友知道世界是長什麼樣子,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遺棄的」陳佳惠說,貝里斯當地的資源不足,有的學校不要說是電腦教室甚至連水電都沒有。他們在服務的過程中,要使用投影機播放課程給小朋友看,但是學校沒有電,最後只好使用車子的電瓶當作發電機,雖然有點克難,但也體會到就算資源再怎麼有限,還是可以把事情做完。類似的服務志工團在台灣有越來越多的情況,所以能夠申請到的經費越來越少,就算是清大也只提供經費,沒有完整規劃,陳佳惠表示,若是在台灣能夠募集到更多電腦,可以讓教學更順利,也可以讓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使用,和當地老師或是大學生有更多的合作,就算志工團離開後,仍可教導當地小朋友。...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輔大哈特社 舞蹈與戲劇的結合

輔大哈特社/提供【記者陳亮吟/台北市報導】哈特社,在三十年前由一群就讀天主教私立輔仁大學的學生成立,之所以叫哈特是取自於「HOT」的諧音,這代表著團員對於舞劇的熱愛。雖然他們都不是學舞蹈的,但是因為他們對於舞蹈的執著,還是決定成立以舞蹈為主的哈特社。哈特社一開始是夜間部的社團,過了十幾年後成為日間部的社團。哈特社每年的舞風和表演方式隨著不同的指導老師改變,但其主要的舞蹈風格是現代舞、爵士舞與民族舞。近幾年,哈特社最大的嘗試就是開始把舞蹈搭配上劇情與對白,就成了特別的舞劇。與一般的劇團不同,哈特社開始把表演場地搬到生活空間中與觀眾互動,也就是「環境劇場」。 何謂「環境劇場」?環境劇場是一種打破傳統文本及舞台侷限的劇場,並結合社會議題與儀式行為,讓表演在任何場所發生。哈特社也在今年參與了台北藝穗節,並用舞劇的表演形式呈現給觀眾。今年九月,哈特社參加了台北藝穗節。這些非主流藝術家以「藝穗」自居,象徵著自由開放、成熟主動的演出精神。藝穗節的宗旨為讓另類、非主流、地下文化、獨立藝術的表演者可以有個表演平台。現在,藝穗節每年在全世界都有人舉辦,而台北藝穗節也從二○○八年開始,到今年已經邁入第四屆。哈特社這次在台北藝穗節的舞劇名為「看不見的城市」。此次表演分為五個段落,分別可以獨立也可以串聯起來,並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舉辦。此次表演內容包含兩個主題,分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人與環境間的關係。並將「星期」、「自我」等生活情緒擬人化為男、女主角,描述在日常生活、環境與個人相互間的矛盾,整齣舞劇以各種不同的舞蹈風格,融合戲劇、影像和fashion秀的表現方式,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官刺激。「看不見的城市」除了是哈特社首次融合舞蹈與戲劇的表演,在表演的最後,還走下舞台與觀眾互動,令觀眾受寵若驚。林宣佑表示,哈特社想要和其他的劇團不一樣,而且想到藝穗節的宗旨之一─與觀眾互動。所以就在表演的最後走下舞台,讓觀眾仔細看看舞台裝。這次的反應很好,也是哈特社第一次嘗試這樣的表演型態。在哈特社成立的三十年中,他們也多次走入社區,推廣藝術生活化。對於未來的期望,哈特社也會走入更多社區進行表演。也希望對於舞蹈與戲劇有熱誠的年輕人,就算沒有舞劇底子,也可以在哈特社擁有自己的表演舞台,發光發熱。陳亮吟/製作延伸閱讀哈特社Facebook...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白衣天使甲狀腺癌後繼續助人

【記者許夢芸/台北市報導】台北市立國泰醫院小兒科護士劉美熟,從小就立志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在她心目中護士就是會在病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不過十年前她突然得知患有甲狀腺癌,因此她與她熱愛的工作分離了一段時間。一九九六年劉美熟剛生完第二胎,有一日她照鏡子時發現脖子上有個如硬幣般大小的硬塊,學護理的她認為有異狀便馬上就醫做檢查,報告顯示那是一顆長在甲狀腺上的惡性腫瘤,醫生建議劉美熟馬上做切除甲狀腺的手術。由於她家中還有兩個孩子需要她的照顧,而且如果不接受治療,就再也無法從事她熱愛的護理工作,所以當下她就立刻決定接受甲狀腺切除治療。從她接受治療到繼續回國泰醫院工作的時間大約一年,這一年當中她除了調養她的身體之外還利用時間去上了許多助人及醫護工作的相關課程以充實自己。在國泰小兒科上班時間是固定排班,也因為如此她可以顧到家庭,也有比較穩定的生活作息,對她的身體來說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劉美熟每天在醫院面對的是數不完的小朋友,她認為一般的小朋友並不難照顧,而且大部分都會由家長陪同就醫,比較需要...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八里掩埋場復育有成 獨角仙數量激增

【記者陸政錡/新北市報導】位於新北市的八里垃圾掩埋場去年起致力於獨角仙的復育,到了今年場內已有超過四百隻獨角仙,數量足足較去年多了四倍,在六、七月的繁殖季節獨角仙成蟲爬滿光臘樹交配,令場內員工又驚又喜,到了明年數量可望突破千隻,屆時將會開放給民眾或相關團體登記參訪。 場長林松槿說,之前就有員工發現零星的獨角仙散居場內各地,但並不容易看到,基於對獨角仙的生態考量,加上他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環境教育素才,可以讓小朋友們學習到環境保育的重要性,於是決定聚集那些原本散居各地的獨角仙幼蟲,將牠們移至更適合生長的地點,也就是光臘樹附近的土壤中。光臘樹所分泌的樹液是獨角仙所相當喜歡的食物,因此光臘樹也可以稱作獨角仙的營養源樹木,此外樹木本身還能夠提供牠們庇護,對獨角仙來說算是一個相當良好的生長環境。在移到合適的生長地點之後,有充足的食物來源,獨角仙的數量也自然越來越多。 林松槿表示,場內獨角仙的復育方式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其實就是讓牠們自然生長,不要去打擾牠們,員工們主要只是將獨角仙移到合適的地方,之後就沒有再多加任何人為的照顧,存粹用最自然的方式來讓獨角仙生長,目前看來成效十分良好,獨角仙的數量也年年增加,在這復育的過程中也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一切都算是十分的順利。 由於獨角仙特殊的生命週期,牠幾乎大部分的生命都在地底裡度過。從卵孵化之後的幼蟲必須在地底生長八到九個月才可化蛹,化蛹之後在一個月內羽化,等到羽化變成成蟲才會爬出地底,這才是一般我們印象中獨角仙的甲蟲型態,而爬出地底的時間大約就是每年的六、七月,是獨角仙的繁殖季節,在這個時候就要好好把握機會欣賞,因為等到交配季節結束,產完卵的獨角仙成蟲將會死去,而這交配的期間只會維持一到二個月,之後想要再一睹牠們的風采可能就要等上一年才有機會了。 林松槿說,獨角仙復育的成功,背後其實隱含著一些更深層的意義。獨角仙還能在此生長,是很重要的生態指標;也代表著與大自然和平共存,生態將可以生生不息。隨著繁殖季節的結束,獨角仙又重新開始了牠們的生命週期,等到明年的六、七月,八里掩埋場歡迎民眾跟他們一起來體驗這饒富生命力的大自然饗宴。 延伸閱讀 獨角仙...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自來水也能發電 小小愛迪生的大大創意

【記者應佳臻/台中報導】水是人類生活的必需,一個人的一天從起床到就寢,有許多事都離不開水。試想,如果我們在用水的同時,可以額外產生電能,是否更能將水資源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呢?這個概念被實現了,並且在2010年獲得馬來西亞第二十一屆ITEX世界發明展的金牌。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位發明家是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記者應佳臻/製作 今年九歲,就讀台中明道普林斯頓國小二年級的鄧立維,與父親鄧鴻吉合作共同發明了「全球最環保自來水發電系統」,可以裝配在每棟建築的水管上。發電的原理是利用水的動能使裝置中的渦輪快速轉動,帶動發電機將動能變成電能,再通過整流器之後儲存到電池裡。一般來說沖一次馬桶要用掉將近九公升的水,而依實驗模型估計每公升的水約可以產生0.3瓦的電。無論是盥洗、沖馬桶、洗手都可以產生電能,轉而供應家裡的電器使用。鄧立維的父親同時也是亞洲大學創意發明中心主任鄧鴻吉表示,目前能產生電的量雖然不大,但若是配合LED燈使用,已經足夠供應基本上的生活照明。這個發明起源於鄧立維與父親到日月潭參觀遊玩,正巧遇到水庫洩洪,從父親口中得知水庫洩洪得以發電的原理,便好奇的提問:「爸爸,那自來水可以發電嗎?」這句出乎意料的童言童語閃過鄧鴻吉耳裡,也認為是可行之舉,兩父子便開始設計這個作品並提報參賽。鄧鴻吉說:「我不會忽略孩子們說的話...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百年罕見音樂會

【記者黃約瑟/台北市報導】罕見疾病基金會自一九九九年成立至今,已歷十二年,值此建國百年,罕見疾病北區天籟合唱團特舉辦民國一百年「百年罕見 罕見百年」巡迴公演,對社會各界多年來不斷關心、支持與鼓勵罕見疾病病友,表達最真摯的感恩,共同來見證這愛的奇蹟。黃約瑟/製作 「罕見疾病北區天籟合唱團」於二○○四年成立,由各種不同病類的罕見疾病病友及家屬組成,在創辦人陳莉茵、黃海南老師和傅上珍老師的帶領下,團員每週六下午都在歡樂的氣氛下練唱,隨著歌聲走進自己的心靈、發掘潛力、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大家在參與練唱過程中,彼此交流和分享寶貴的經驗,形成相互支持與鼓勵的溫暖大家庭。雖然每位團員因疾病所造成的影響都不同,但都很努力突破自己的極限,在經過長時間的練習,逐漸養成厚實的歌唱基礎。其中線狀體肌肉病變的病友陳婉坪,與血小板無力症的病友歐陽岑亮,將在音樂會合力表演四手連彈鋼琴伴奏。血小板無力症讓歐陽岑亮完全不能受到任何碰撞,一有傷口就會血流不止看;線狀體肌肉病變使陳婉坪呼吸困難,兩歲就開始了氣切的人生,長長的白色管子從此和她形影不離,還造成她肌肉張力不足,光是要把手舉起來對她而言就非常的吃力。彈鋼琴對她們來說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疾病並未將她們打到,軀體雖然受限,但他們將會展現他們不可思議的生命力。自小患上了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泡症,俗稱「泡泡龍」的吳立庭參加了合唱團後,讓她覺得對自己唱歌越來越有自信,而且還可以認識很多朋友。她覺得合唱團像是一個大家庭,大家互相關心、問好,感覺就像是多了一個家。吳立庭說:「真正的痛不是水泡破掉的痛,而是旁人的歧視。」她說她的媽媽在她小時候曾經跟她說過:「只要你是我的女兒,不管你變成怎樣,你就要勇敢堅強的活下來。」這句話是她一直努力堅持活下去的原因。患有狄喬治氏症候群(DiGeorge...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里長打造藥膳街 促進地方經濟

【記者古佩安/台北報導】大龍峒保安宮位於臺北市哈密街,大龍峒保安宮位於台北市北區(重慶里)的邊疆地帶,人煙稀少,使得在大龍峒保安宮附近的店家幾乎一家接著一家關起門來。保安宮位於重慶里境內,重慶里里長莊俊王因而想到保安宮主祀的保生大帝為醫藥之神,所以可以打造「藥膳街」來促進地方經濟,目前已經種植樹木,改善環境,下個月將大規模裝置招牌、引進藥材,里長規劃四年多的「藥膳街計畫」正一步一步的實現當中。大同區重慶里里長莊俊王表示,如果要振興當地的經濟,一定要從「地方特色」下手,如果沒有特色,遊客也不會來觀光,像是日本的觀光(地方特色)就做的非常好。由於大同區重慶里的觀光、經濟都處於弱勢,莊俊王建議台北市政府應該善用當地宗教、儒學、醫藥等特色,專案開發「藥膳觀光街區」繁榮地方。莊俊王表示,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醫療惡疾、濟世救人,尊為「醫神」。而當地又有中藥行、中醫診所、草藥販等,鄰近的孔廟又是儒學文化重鎮,因為這兩樣條件,再加上每年農曆三月保安宮所舉辦的保生文化祭都帶來大批人潮來朝聖的優勢,所以可以打造「藥膳街」。莊俊王提案增設照明、陳設一些裝置藝術、種植樹木綠化環境、再來可以引入藥材、藥膳、養生食品、推拿等,打造好環境,將可轉型成「徒步區」,搭配導引遊覽車至重慶北路與哈密街口讓遊客上下車,除了去保安宮朝聖之外,還能將消費人潮帶入哈密街,由點而線至面,信徒、遊客到保安宮參拜求取藥籤後轉來消費,宗教、產業、觀光等融合為一將使大龍峒商圈拓展至重慶里。擔任重慶里里長已經是第二任的莊俊王,他剛上任...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金採」記憶 走入黃金博物園區

黃金館旁的坑道舊址。攝影/趙以寧【記者趙以寧/新北市報導】沿著蜿蜒的山路,嗅著老礦工揮灑的汗水與老居民們的生活記憶,來到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山城裡的黃金博物園區。豐富的歷史人文與自然資產,引領你進入一段記錄著金瓜石金礦工業歷史的黃金城傳奇。這座黃金博物園區,就像一個縮小版的金礦工業城,不僅保存了金瓜石輝煌時期的建築與信仰,更把居民們的熱情與生活方式表露無遺。在黃金博物園區裡,體驗採金、走入坑道,就如回到了過去金瓜石發光發熱的時代。曾經輝煌的黃金城,也曾經沒落。一八九七年十月,日本人將金瓜石開山設立金瓜石礦山。一九三三年,日本礦業株式會社南來台灣,更興建水湳洞十三層製煉場。過了兩年,日人又成立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支持金瓜石礦山開採,生產日增,並且創新記錄,於是有了亞洲金都之稱,是金瓜石繁榮達於頂峰的時期。戰後金瓜石由國民政府接管,一九五五年,台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金)成立,再造此地的繁榮。後由於經營困難,台金公司於一九八五年收山,結束了金瓜石長達九十年來的礦山歷史。為了不讓歷史被遺忘,台北縣政府、台電公司、台糖公司著手計畫,簽訂協議將金瓜石打造成黃金博物園區,於二○○二年開始籌建,二○○四年十一月四日正式開園,不僅保存了大自然更保存了居民對金瓜石的情感與記憶。黃金博物園區黃金館中模擬礦工採金之模型。攝影/趙以寧來到這裡,貌似平凡的礦業遺址,卻寫滿了對山、對聚落、對房屋的歷史與故事。隨處可見油毛氈屋頂的房子,也有它特別的意義,當時許多人因掏金夢聚集至此開採金礦,因此房屋都是臨時搭建,為了因應金瓜石多雨的氣候,利用俗稱黑紙的油毛氈搭建屋頂來防水。往地勢高的地方走去,可以看見許多日式宿舍,由此可見當時管理階層與礦工階層的差異。...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走進數位博物館 寶島歌王的音樂人生

【記者陳長忻/新北市報導】「我心內……思慕的人……你怎離開阮的身旁……。」,一首台灣經典歌曲「思慕的人」在耳邊響起,喚起了多少樂迷的回憶,寶島歌王洪一峰的生平和作品相當令人懷念。現在只要進入「寶島歌王洪一峰虛擬音樂博物館」網頁,就可以欣賞到這些珍貴記憶。由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地理資訊系統(GIS)中心所主持的「寶島歌王洪一峰虛擬音樂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收集了相當多洪一峰的歌曲、文本及史料,並數位化加以保存,以七百二十度虛擬實境技術,製造出洪一峰以前所住的,像剝皮寮一樣的場景,讓人不必戴3D眼鏡,就讓人彷彿置身於博物館之內,裡面有洪一峰的生平事蹟、經典歌曲、珍藏影像等記錄。 洪一峰為知名台語歌曲創作家,以《舊情綿綿》、《淡水暮色》、《思慕的人》等經典臺語歌曲聞名全台,低沉渾厚又感性的歌聲感動了無數人,有「寶島歌王」之稱號。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石計生說,洪一峰的年代,台灣歌謠非常的少,而這些歌曲的藝術價值很高,洪一峰的音樂人生,就像是一部40到90年代台灣歌謠發展史的縮影,非常需要保存下來。石計生已研究台灣早期歌謠多年,洪一峰的兒子洪榮良來找他,希望他能幫忙做洪一峰的資料蒐集與保存,並且合作產生這個數位典藏計畫。從民國九十九年開始計劃,希望藉由「寶島歌王洪一峰虛擬音樂博物館」網站的建置,讓更多熱愛台灣音樂的人能共同擁有台灣早期的歌謠文化,同時將洪一峰對音樂的熱情永遠地傳承下去。石計生表示,在收集洪一峰的歌曲的時候,因為大部分都是黑膠唱片,因此收集有點困難,後來是跟民間黑膠唱片收藏家借,才得以數位化這些歌曲。目前「寶島歌王洪一峰虛擬音樂博物館」典藏計畫已經數位化大部分洪一峰的資料和歌曲,希望透過這次的數位典藏計畫能夠將洪一峰生前的生活完整呈現出來。「數位典藏計劃應該要持續的推動,為台灣文化進行數位保存,這對於台灣文化的保存是相當重要的。」石計生說:「這是刻不容緩的,洪一峰只是剛開始,還有很多台灣早期音樂家像是紀露霞、文夏等等,都是需要保存的。」延伸閱讀洪一峰維基百科台灣歌謠臉譜洪一峰台灣歌謠臉譜紀露霞...

Page 1 of 138912345Next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