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子曦/生命力導覽】教育為百年大計,不分國界、地域,即便是在窮鄉僻壤也不能犧牲了孩子們的學習機會。在偏鄉地區,許多迷你學校的存亡受到社會高度的關注;然而在高漲的反對併裁廢聲浪中,您是否也注意到一群默默為下一代耕耘、春風化雨的老師?政府近年來雖致力於縮小城鄉差距,但偏遠地區師資結構的失衡問題仍不見改善。曾經有報導指出,偏鄉學校普遍不受教師們的歡迎,甚至連流浪教師也不願到這些地區代課。他們寧可放棄工作機會,認真準備甄試,也不願到以鐘點計費的偏鄉學校去服務,足見得我們的教育體系對於偏遠弱勢學童以及教師們的不友善及不公平。
網友寧願流浪比照了代課老師和正式老師的待遇,分析代課老師不願到偏遠學校任教的原因。
正式教師這項職業吸引人的優點是:無可否認,很多老師當初都是非自願性的在偏遠學校任教,所以大部分不會待太久。也有些人以偏遠學校作為跳板用來累積自己的積分、年資、記功,等累積到一個程度就調校。以「教育是良心」事業的觀點看來,這些老師的確應該受到媒體和民眾大大的語論指責。然而老師畢竟不是烏鴉!不適用「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比喻,因此不能將每一個離開偏遠小學的老師都等閒視之!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以位於屏東縣最北霧台國小為例,提出兩項偏遠學校難以留住師資的原因:
1. 薪水位居平均值; 2. 工作穩定; 3. 有退休金
請問代課老師有符合上述任何一項嗎?連一項都沒有!或許給沒有工作壓力沒有生活壓力的愛心媽媽去做可能比較合適。
老師所要面對的不僅是以上在交通上所要面對的安全顧慮,教師進修研習也很不方便,常常到屏東上個課要提早下山,或者上午在屏東研習下午回學校也要花很多時間。這樣舟車勞頓不但很累,也影響到了學生受教的權益,往來的車資也造成老師們一大負擔。……雖然住宿是一個很好解決的辦法,但一來學校宿舍還要供給交通不便或家庭無法照顧的孩子們住,二來就算金費足夠,光是蓋教室的空間就已不足,又何來多餘的空間增蓋宿舍呢?針對偏鄉學校缺乏師資的問題,有網友提出政府亟需檢討教師的福利和待遇。shs認為不能單純責怪老師不願下鄉任教:
任何一家公司招不到員工都應當檢討自己公司體制,亦或條件不夠吸引人,怎麼去怪罪還沒進公司的人短視近利不來? 既然找不到人,那麼就由體系中分擔呀! 不然就開出更吸引人的條件吸引人去考呀! 只會怪罪,然後再來哀嘆學生權利被剝奪,真正需要努力保障孩子學習權的人不就是那些體制內的嗎?
網友酒窩小弟 認為,即便是是再好的老師願意下鄉教書,也難免會因資源匱乏而陷入無奈的狀況中。
其實,偏遠地區應該本來就有很多好老師,但在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下,就算好老師肯下鄉,會否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看到新聞報導好幾所偏遠小學的問題,校舍老舊漏水,甚至已達危樓的標準,學校人員卻說:「沒錢整修呀!」小弟心裡納悶,為何很多老舊但仍堪用的學校都申請得到經費重建校舍,那些偏遠學校卻沒錢改善教學環境?
除了網友們的回應,部分任教於偏遠學校的老師也在網路上發表他們在下鄉的教學經驗與經歷。部落客Zen分享了朋友在偏鄉擔任音樂老師的經歷。他認為政府並沒有針對這些地區建設做出改善,因而沖淡了老師們對偏鄉學校的歸屬感。
我淺薄的觀察,很多學藝術的人不願意下鄉,特別是學西歐古典藝術的人。我曾經有個朋友是音樂老師,第一年被分發到桃園山上教書,即便回台北要很久他還是常常就飆回台北。他說受不了全部只有一家便利超商的鄉間生活,而且還常停水停電。要人才下鄉請看看城鄉差距,再看看鄉村基礎建設之薄弱、負債之嚴重。還是一句老話,政府到底照顧誰?
曾經擔任代課老師的ao6面對「不堪回首」的往事時提到,那段代課的日子不僅是身心俱疲,甚至還差點養不起自己。這些灰色經歷讓他決定離開杏壇。
當老師是件很有趣的事但到現在我已漸漸麻木了代課。誰要再帶浪費那10年;至少我美好的日子都過了也不敢結婚。我連養自己都快養不活了,所以我開始想代課的日子讓我十足流浪,而且我真的累的想哭,對人生倦的很,因為過程冷暖自知……我覺得好累……
在偏遠小學任教的部落客walis0822表示偏鄉學校的老師不乏碩士,教學也認真,但通常他們需要的是家長的支持、教學的支援以及確實、有效的進修。他根據自己在山區任教的經驗提出了幾項看法:
1.先想出有效的策略使偏遠地區教師成為「好」老師。
2.逐步落實教師評鑑。
3.減少教師上課節數,用以備課、進修、同儕教育對話。
4.增補教師偏遠加給。
5.「2688」以各校教師需求提出。
網友小熊媽媽提出自己的一番見解,認為提升教師素質才是解決之道。
從「教育部應該編列經費,搶救弱勢的學生,由政府聘請家教,替學業低成就的學生進行課業輔導.....」來看,還不如提昇現有教師的素質,否則只是治標不治本。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