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致鈞/台北報導】台灣自二〇〇二年加入WTO,然而五年來,政府忽視市場開放後傾銷而來的中國製品,本土傳統產業面臨生存危機。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記者許雅靜、曹宇凡及李明宗,〇七年夏天以此議題進行調查報導,並獲得第六屆卓越新聞平面類採訪報導獎。
過去台灣素有「代工王國」的美譽,也以此成就了經濟奇蹟。但近年中國大陸崛起,憑藉低工資取而代之成為「世界工廠」,不僅中小企業「西進」,並大量接收過去台灣代工的訂單,更多廉價且劣質商品傾銷國內。在無相關措施防範下,本土傳統產業紛紛倒閉。
二〇〇六年三月,毛巾產業率先發難,走上台北街頭,要求政府正視中國傾銷的問題,隔年七月,許雅靜、曹宇凡與李明宗以此新聞事件為「點」,利用國會休會期間閱讀資料、訪問反傾銷法相關學者,接著走訪雲林的毛巾工場挖掘現況;再以「線」的方式擴及傢俱、陶瓷、鞋靴、襪子、手工藝等傳統產業的衝擊,輔以轉型成功案例;最後借鏡歐盟與美國如何在全球自由貿易的浪潮下,保護國內產業,呈現「面」的效果。
曹宇凡指出,加入WTO的意義不僅是台灣加入國際組織,更重要的,我們能和其他會員國平起平坐談判,促成自由貿易。但入世後,政府未顧及傳統產業,又傳產業者無能力負擔法律顧問費用,不知道如何藉由WTO爭取利益和權益,「沒有人教他們怎麼填那些英文表格」,曹宇凡形容入世後政府對傾銷問題是「五年空白」。
其實傾銷問題已久,許雅靜表示,政府應該服務人民,替業者爭取應有權益,但面對中國的傾銷,政府「就是不管」,又傳產業者聲音微小,無發聲管道,直到毛巾產業遊行抗議,事情鬧大才驚覺。
「政府將注意力放在有發展的明星產業,例如兩兆雙星」,許雅靜與曹宇凡同時指出,倒一間工廠的失業人口或許不及一間企業,但中小企業是台灣的命脈,全台工商就業人口只有三成在像鴻海這樣的大企業,其餘七成都是小企業,除非轉型,否則一旦工廠倒閉,將出現一批中高齡失業人口,引發社會問題。
曹宇凡表示,雖然台灣過去以代工為主,少有專利與自創品牌,卻也在代工中累積自有的技術與文化,然而當這些傳統產業不敵以量取勝的中國製品,市場一萎縮,便無人願意投身學習,薪傳屬於台灣的技術文化。「那個味道不同」,曹宇凡形容台灣與大陸產品間的差異。
中國傾銷是全球性的議題,許雅靜說,許多外國政府已祭出反傾銷措施,台灣卻表現得畏首畏尾,「外國政府可以,難道我們不能?」,她認為政府在傾銷問題上可以更積極。
對於獲得卓越新聞獎,許雅靜表示付出的努力被肯定與認同很值得,但她認為在台灣做調查報導是曲高和寡,「雖然很重要,但一般民眾不愛看」,只有少數在政府資助下的媒體,因為沒有資金與財源壓力才撐得住。曹宇凡則認為,調查報導在台灣通常後繼無力,過去部分平面媒體嘗試成立調查小組,最後都走向解散的命運。
許雅靜指出,不同於路線新聞僅需呈現新聞現場,調查報導比甚至比特稿,還要發掘更多問題與真相,並從多元角度切入報導。「一般新聞可能十分鐘就可以完成一篇」,許雅靜說,但調查報導一採訪就是以小時為單位,並得從大量蒐集到的資料去鋪陳與架構,一篇調查報導常得耗費一整個上午撰寫,甚至要運用雜誌型的寫作技巧,從場景、數據或故事帶入主題。
過去為國內新聞中心國會組組長,許雅靜表示,「口水做久了有無力感」,所以調查報導雖然辛苦,但願意當記者的人,本就想過多采多姿的生活,不斷有新體驗與經歷,「很值得」。(照片由記者黃致鈞拍攝)
(照片右起為曹宇凡、許雅靜、李明宗)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