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娸雯/台北報導】民視《探索福爾摩沙》新聞著重台灣優勢農產,文字記者劉盈盈以細心的觀察力、思考力與行動力落實於採訪報導中,在充斥暴力與口水戰的電視新聞中,如一股清流,引領觀眾透視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民情。
劉盈盈,從師大社會教育系學習報導的技能與基礎,在師大大傳所的研究生涯中學會了更重要的新聞要訣:「思考」。她表示,記者應該建立彈性多元的思考模式,站在消費者的心態思考,或是站在受訪者的立場思考,自我消化吸收後,才能去蕪存菁留下思考的菁華。
「現在多數媒體報導都太平鋪直敘。」她認為電視媒體受限於硬體設備,感官張力與時間壓力,難免會會讓報導內容過於淺薄。舉例而言,電視新聞記者採訪一場一小時的記者會,卻只有半個小時的截稿時間。她說:「記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做檢驗,也沒有充足的時間做平衡報導,新聞可能都是受訪者片面的說詞」。
但是電視新聞記者遭遇的所有困難與壓力,並不能成為電視新聞失敗的藉口,劉盈盈更不把所有電視新聞的包袱視為自己的苦衷。她強調,記者必須要隨時自我反省,怎麼寫新聞才不會流於表面功夫,記者並不只是擴音器,對新聞應該有更深度的處理。
她表示,擺脫時間壓力的最好方針就是隨時關注新聞線的相關知識,讓自己任何時候都處於做好準備的狀態。即使對採訪內容一竅不通,也要有求知的動力。
劉盈盈的求知力也受用於採訪當中,「追問」是她的堅持。她說:「我會盡量引導受訪者答出我要的答案」。
「當你問的問題是很高層次的問題,受訪者的回答就會很高層次。」她舉例,番茄並不會因為不同的番茄農種植而長出不同的樣子,但是會因為番茄農一個認真的故事而不同。所以她會問番茄農:「番茄對你的人生意義是什麼?」農產的專業與產值只會讓新聞呈現死板,農產者苦心研發農作背後的心路歷程,才是劉盈盈最重視的新聞重點。
劉盈盈曾報導繁殖苦花魚的漁夫,漁夫只想讓大家知道苦花魚有多好吃,但是漁夫自己一定不知道,他自己就是苦花魚最好的代言人。劉盈盈說:「電視新聞就是在說故事,用人的故事拉大家進入情境,是最容易感動人心的」。
《探索福爾摩沙》類似電視專題的報導模式,讓劉盈盈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在新聞中自我深省,發人省思。但是她也強調,政治新聞並不適合用人物專訪的思考模式報導,政治記者能做的只有不要多說,讓意見相反的政客說話,記者不適合在新聞結尾時斷章取義。
除了對新聞專業的堅持,劉盈盈也堅持對記者工作的熱愛。「電視記者這麼辛苦!」有時候她也會忍不住在工作中抱怨。尤其當昨天的新聞將成為明天的歷史,媒體工作者不像作家一樣有自己的經典代表作,不免讓她嘆息,記者是一份寂寞的工作。但是電視記者有太多更吸引人的魅力,成為劉盈盈最大的動力。
她說:「當記者一年的成長有如別人的五年」。記者就像海綿一樣,不停的從新聞實作中吸收,吸收,再吸收。新聞事件會過去,媒體記者卻會成長。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