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醫療機器人 將代替傳統輔具

【記者江昀蓁/台北市報導】機器人新時代即將來臨,國內許多廠商開始投入機器人開發,其中包含了「醫療輔具機器人」。面臨眼前高齡化社會,產生越來越多肢體殘障及慢性病等醫療復健問題,長庚醫院復健科柯智裕醫師說:「『輔具機器人』將成為我國發展重點。」經濟部工業局為促進醫療輔具與機器人產業的結合,特在今年十月二十二號舉辦一場「醫療輔具機器人之臨床需求及研發實務」活動,希望能提升雙方產業的相關技術。

隨著時代的變遷,各式機器人與我們日常生活互動越來越密切,現在的「機器人」被廣泛定義為凡是具有智慧性,可以解決問題的軟、硬體,皆可稱之。舉例來說,打掃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網路遊戲自動練功機器人、自動駕駛機器人等等都是。柯智裕說,復健治療能夠運用到機器人的地方十分廣泛,舉凡普通的生理訓練如關節活動、肌力、日常生活功能、步態和平衡等,到心理訓練如認知和記憶,如果能夠將原本的輔具加上智慧型機器人,那麼不僅能夠更精確執行復健動作,也能夠不停重複幫助患者執行復健。



世界各國已經有不少將機器人技術,應用在醫療輔具上的成功案例,比如日本發明了口腔復健機器人,能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的患者進行按摩復健;德國發明為中風患者進行模擬行走的復健機器人;而台灣也在今年六月成功研發乳癌術後復健機器人等,世界各國都開始密切研究。

柯智裕說,以前患者腳斷了,只能用柺杖一跛一跛走路;後來發明了義肢,就可以像一般人一樣用雙腳走路,但穿脫義肢,對於行動不便者來說,有時是一件十分困難和麻煩的事;未來如果能發展出智慧型的機器義肢,除了能讓患者行動更為流暢,也希望能夠省去穿脫的麻煩。

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副教授郭重顯,研究行動輔具機器人已有五年經驗,他說台灣雖然有設置無障礙空間的斜坡,但使用一般輪椅上坡非常費力,很多老年人根本無法靠自己的力量上坡。使用電動輪椅的話,確實可以輕鬆行動,但手部就沒有機會運動,但若使用具備機器人功能的智慧型輪椅,不但可以調整阻力輕鬆上坡,手部還可轉動輪椅達到運動功能。而且智慧型輪椅,也能夠發展出感應障礙物的功能,遇到牆壁、路面凸起等障礙能夠自動感應迴避,減少控制上的危險性。

現在台灣在發展輔具機器人的路上,還存在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柯智裕說,比如讓機器人替久臥病房的病人翻身,能保證力道能一直維持標準,而不置於將病人推到床底,或是推到受傷嗎?幫助中風者進食的輔具機器人要是故障了,不便行動的患者該怎麼停止機器人餵食的行為?要是噎到了怎麼辦?發生任何事故,法律責任又該是誰負責?「醫療不容許一絲錯誤,安全性是發展醫療輔具機器人最需正視的問題。」

財團法人精密機械中心總經理詹炳熾說:「台灣已經有足以發展醫療輔具機器人的技術。」如果醫療輔具能跟機器人產業合作發展,相信能發明出更多更好的復健器材。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