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7日 星期一

小小方寸大大學問 郵政博物館

Aug8 【萬彥伶報導】可能我們沒有集過郵,不過一定寄過信,從票面圖案開始,一直到整個龐大的郵政系統,小小方寸背後,藏著大大學問。

一枚郵票的誕生和透露的訊息?為什麼郵差會被稱為「綠衣天使」?看似再自然也不過的問題,卻顯少有人知道答案,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在重慶南路的「郵政博物館」都可以一探究竟,從古到今郵務演變過程,從我國到世界郵票文化,不但記錄著歷史,也帶我們看見世界。

被稱為「國家的名片」,郵票能透露出一個國家的歷史背景、風土民情及文化政經。郵票也是種可保值的有價證券,因此每張郵票的誕生都必須非常審慎,從設計開始,印製及發行都必須經過重重關卡。很多人喜歡收藏郵票,郵政博物館展覽科管理員康遠說,集郵的三個好處就是「怡情」、「益智」、「交朋友」,不但可以在收藏郵票間,了解到各種文化知識,更可以藉此陶冶身心、培養興趣,以郵會友,好處多多。

郵政博物館展示將近八萬枚,來自一百二十多個國家的特色郵票,不丹的立體3D郵票、非洲地區的金箔郵票、水晶郵票與我國的三角形和橢圓郵票,各國因為政策和文化的不同,做出各樣材質及多采多姿的圖樣郵票,我們都可以從這小小珍品中窺見全世界。

還有許多珍貴的文物,例如世界第一枚郵票「黑便士」,出現在一八四○年的英國,而我國第一套郵票是光緒年間海關通商使用的「大龍郵票」。所謂物以稀為貴,還有由一名小男孩意外發現,世界僅存一枚的八角郵票,連當初誤印蓋反的郵票也變成價值連城的寶貝,增添不少收藏趣聞。

在精美小巧的郵票背後,還有個龐大的郵政系統。我國從周朝開始已有民間郵遞文化,一直到清光緒年間才受國外影響成立官方新式郵政。交通工具不斷在演進,郵政效率也是一直進步,展館中記錄了這些歷史,從書簡公文開始,郵筒、自助郵亭、磅秤和銷票機等等已經不再使用的器材,還有交通工具的革新,讓我們見識到進步的軌跡,另外也有各國的郵徽及制服的演化,都可顯示文化的差異。

常常可以看見身著莊嚴草綠色制服的郵差穿梭在大街小巷,至於為什麼會選擇綠色這個顏色呢?展館副管理員林團真說,新式郵政成立之初,我國相關事務多半由外國人士籌劃推廣,其中一位法國的帛黎先生,其家鄉郵差就是身著綠衣,所以就將這套標準傳入中國,進而變成整個郵政印象色。不過還有另個比較中國式的說法,就是以吉祥話「竹報平安」為意,希望傳遞的都是好消息,才取竹子的綠色為郵政工作主要顏色。

「成立博物館是一個讓大眾認識中華郵政系統的窗口。」康遠表示,提供「信用、可靠」的印象給民眾,讓民眾多了解分佈在住家附近「好鄰居」服務的項目是主要目標。中華郵政服務的項目除了寄送物品外還包括儲匯、簡易壽險等等,「服務的項目越多,困難越高,不過再困難的工作也要百分之百做好。」

郵務人士的敬業精神還有不少感人的小故事,一九七三年台東一名郵差溫勇男先生,因颱風來襲通行橋斷裂,擔心沒辦法準時送達郵件,挺身游泳渡河不幸殉職,溫勇男在被沖走前還奮力將郵包擲到岸上,捨身護郵的精神傳為一段佳話。

中華郵政一九六五年在新店創設了郵政博物館,因道路拓寬計劃及原場地偏遠狹小不敷使用,轉至重慶南路,於一九八十四年落成啟用新館的郵政博物館共有十層樓,除了提供歷史展品之外,也定期舉辦特展活動,三月剛結束的寵物郵票特展,即是融合了現代時尚流行的特別企劃,而四月將開始的兒童郵展,更希望把郵票之美傳達給小朋友,配合動態拼圖賓果遊戲及塗鴉創作,希望激發小朋友的靈感。

康遠表示,成立郵政博物館是非營利事業,博物館所收的五元門票也是為了管制出入人口及維持展館品質,來看特展更是不加收費用。支持繼續辦活動展覽的動力,就是希望國人能學習多樣文化,從小小方寸間中了解多方知識,並能藉此認識中華郵政可靠、便利的精神。

延伸閱讀:

郵政博物館

2 意見:

俺覺得這個題目 俺滿有興趣
但 我覺得 這則新聞可以多了解一下郵政博物館的教育推廣活動
因為 俺印象中有辦一些 雖然不多
也可以表達民眾(一般或集郵人士)對於郵政博物館的看法或期待
淺見 淺見

感謝您寶貴的意見
我們將加以討論改進
也希望您能繼續支持生命力新聞網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