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日 星期四

奉獻一生 導盲犬辛苦了

生命力記者/劉冠妏報導


「再見了,可魯」在各地引起導盲犬的風潮,在電影中真實呈現出導盲犬的一生。牠們為視障者工作的時間其實也就幾乎是牠們的一生,因此不僅在導盲犬培訓上是一項大工程,並且牠們的職業生涯其實也是相當辛苦。


常被喻為「盲人的眼睛」的導盲犬,在台灣目前還是以由引進國外為主,主要是從日本、美國及紐西蘭等國將導盲幼犬帶回台灣培訓。不過在考量照顧以及環境的問題上,日本引進的犬隻導盲犬體型較小,適合國內盲人的體型,也較適合國內的盲人使用,同時照顧上也比較方便。

惠光導盲犬中心訓練師陳雅芳表示,幼犬從出生後六至八週起,開始在寄養家庭生活,學習社會化。一歲至一歲半左右,回到訓練中心,經測試篩選後進行約半年的導盲犬訓練課程,平均十隻幼犬當中,只有5到7隻可以成為真正地導盲犬。訓練師會觀察幼犬,個性及行為不適合的會失去成為導盲犬的機會。被淘汰的導盲犬會先徵詢原本的寄養家庭願不願意繼續收養或是進行認養活動。

從寄養家庭回到訓練中心後,訓練師首先訓練牠們服從的態度,因為服從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而訓練過程必須用鼓勵來代替打罵。陳雅芳說:「導盲犬帶領盲人,是基於對人的信賴及感情,因此對牠們也必須付出愛心來提高牠們工作的意願。」在訓練過程中,導盲犬的壓力其實是很大的,牠們必須要非常專心的聽從訓練師的指令以及注意路上的狀況。

訓練師會帶著導盲犬上街做實地的訓練,例如搭乘交通工具以及到各種公共場所,讓導盲犬習慣帶領人行走的感覺。一般的狗行動範圍只有自己身體的大小,而導盲犬的訓練是要把人納入牠的行動範圍內。如果走路碰到障礙物,就必須要牠停下來,表示前面有狀況。當遇到障礙物時,訓練師會下達往右或左的指令,但如果左右都不能通行時,導盲犬必須要懂得如何繞過障礙物。因此導盲犬是執行盲人所下達的指令,了解環境則是盲人的責任。經過大約半年的訓練後,訓練師會帶上眼罩,完全由導盲犬來帶他上路。

順利結訓後的導盲犬,便要與盲人配對。助理訓練師李欣怡說:「在配對部分必須要依照盲人的個性,行動能力等各方面來選擇適合的導盲犬。」例如,不愛出門的盲人所相配的導盲犬就不能是活潑喜歡出門的,而必須要是能夠長時間等待及穩定性很高的導盲犬。配對完成後,盲人必須與導盲犬共同訓練一個月,當一切訓練全部完成後,導盲犬便真正的成為盲人的眼睛。

台灣目前的導盲犬以拉布拉多拾獵犬為主,大型狗的壽命約12年左右,因此牠們正式開始工作到退休約八年的時間。當牠們的身體經過評估後不適合繼續工作時,就由退休導盲犬的收養家庭收養,卸下導盲鞍過平靜日子。

台灣第一隻退休的導盲犬Aggie,目前正住在盲人重建院義工王紫光家中,Aggie幾乎每個禮拜都會跟著王紫光回到盲人重建院與柯明期小聚,他們也都知道Aggie的身體狀況不如從前,相處的時間也不多了。因此,他們希望Aggie能像一般的寵物,放下導盲犬的身分,快樂的享受退休後的生活。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