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2日 星期三

新莊社大生態社 自然保育自己來


生命力記者/安鴻綺報導

來到位於台北縣泰山鄉中港西路一百三十六巷裡,這裡有一塊被新莊社區大學稱為「生態園」的實驗農地,是由一批生態志工們共同規劃及營造的新大自然生態系統。

標榜著完全無毒、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無鋤草機的「生態園」,總面積約有三千三百平方公尺,這是新莊社大生態關懷社於今年八月十日正式成立後,自九月開始,由十五名社員集結起來,利用鋤頭親手進行農地上的挖掘。提供這塊土地的新莊社大生態關懷社社長,也是自然步道協會生態解說員的鄧旭容表示,一開始他是鑒於現今台灣的土地多被人為過度使用,失去了原有的生態平衡,所以想藉由提供這塊土地,結合新莊社大後來因應的「生態志工培訓課程」,把專業知識應用在實際操作上,將生態保育的概念與知識推廣出去。
 鄧旭容表示,「生態園」主要分為三大區塊,第一區為農園區,為有機植物的種植區,基本上社員可以將自己喜愛的植物或種子帶來栽種,現在已見蘆薈、到手香和蕃薯葉等生長成效;第二區為昆蟲鳥類區,主要多種植一些可以吸引昆蟲的食草,如:三刈葉、柚子、白鷄油、台灣天仙果,和一些誘鳥的植物,如:番石榴、桃子、山櫻花和木瓜等,目前已見蝗蟲、青蛙等動物出現;第三區則為自然演替區,即是放任植物自由生長,在完全不受人為干擾的狀況下,讓土地自然生長,「想藉由這樣的方式,來達到生態平衡」,他說。而且,在生態園裡,為了不讓台灣的固有植物滅絕,因此多以栽培原生台灣的植物為主,如:茄苳、水柳、構樹、楠木、樟樹、血桐、芒草、田菁等。

「生態園」裡所使用的是有機肥料,社員們將天然的落葉雜草、動物排放出的糞便,加上各自從家裡帶來的廚餘,用自然堆肥的方式,經過發酵後,便成了最天然的肥料。社員之一,同為有機堆肥專家的涂金鐘說,「我們就是要把垃圾的資源變成肥料,這是最傳統也是最無害的方式」。他也強調,這塊土地之所以被稱為「實驗農地」,就是因為所有的實際操作都是在理論的前提下所建立起來的,例如:混種理論,這是在同一塊地上同時種植十幾種植物,「若只種單一植物,會引起病蟲害,所以想藉由實驗性的種植來驗證這樣的理論是否成立。」涂金鐘說。

默默在這片土地上耕耘的生態關懷社成員,是一群對於生態保育具有高度熱誠的志工們所集結起來的社團,社員們於每周三上午及每周六下午固定到現場實地操作,從完全未被開墾的土地,到如今已見農園區與昆蟲區有茂盛的植物生長(見圖),社員們憑藉著一股傻勁,親手編織著這個屬於每個人心中的夢想,副社長簡婷玉表示,這一切真的都是從無到有,最初的概念只是單純地想讓這個工業都市多那麼一點點自然綠地,讓每天生活在城囂中的都市人,有一塊可以完全享受大自然洗禮之處,她笑說:「雖然忙碌的時候很辛苦,但是在留了這麼多汗後,只要吹到涼爽的風,就感覺很健康自在!」

此外,剛起步的「生態園」,除了可讓社員們達到親手栽種的樂趣,更能夠讓他們將自己栽種出來的「成果」帶回家觀賞或食用,體驗一下與市面上所販售的有什麼不一樣,因此,這樣的方式更有教育上的意義。而生態園未來的走向,即是朝著教學目標邁進,目前的藍圖是計畫與泰山地區鄰近的國中小學實行建教合作,所培育出來的種苗將提供學校作研究,讓這些小朋友可以親身體驗到大自然的奧妙,藉由實地觀察的方式,來建立他們對於生態保育的基礎知識。另一位副社長吳錦雲也強調,未來生態園裡的昆蟲鳥類區即是要建立一個「網市」,讓蝴蝶和其他昆蟲可以聚集在這裡,成為一個蝴蝶生態區,她也表示,動物、植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最大的網絡,「生態就是永續保育」,她說。



延伸閱讀:


新莊社區大學

行政院新聞局生態保育網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