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0日 星期五

徐匯中學愛心服務 落實生命教育


生命力記者/蔡依芸報導  


「來,張開嘴巴吃飯喔…」一群大哥哥坐在發展遲緩的小朋友身旁,耐心地餵他們進食(見圖)。這一幕發生在三重聖心兒童發展中心,這些大哥哥們則是台北縣徐匯中學的學生,每天中午他們都會到這裡陪伴患有腦性麻痺、多重障礙、唐氏症或自閉症的學齡前孩童,協助餵食、飯後刷牙、梳洗以及整理環境。

徐匯中學推行社區愛心服務已邁向第六個年頭,當初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服務精神,讓他們實際幫助三重地區的弱勢者,因而催生了這個服務學習計畫。透過地區訪談,了解到聖心兒童發展中心、厚德兒童特殊教育發展中心與愛德養護中心的需求,於是開始安排學生到各個機構服務。  
 徐匯中學將每天的第四節課列為生命教育課程,配合社區愛心服務活動,將死板的課堂講授轉化為學生親身體驗做志工的活教材。每天上午十一點,二十二名學生在校門口集合完畢後,分別跟隨帶隊老師搭乘公車前往聖心和厚德兒童發展中心。在那裡他們陪伴小朋友玩耍、吃飯,並幫忙打掃環境,十二點半左右小朋友準備午休前,他們便集合返校填寫回饋單、吃午餐,然後回班上課。回饋單是讓學生填寫對服務活動的意見和自我表現評估,作為校方與學生溝通的媒介。  

高三的林昱辰,從國一就讀徐匯開始便跟著學校做社區服務工作,日積月累的服務經驗加上擔任慈濟環保志工的影響,培養出他對志願服務的熱忱,高二時他也開始負責厚德兒童發展中心帶隊老師的工作。林昱辰表示,一開始接觸這個服務活動時,由於對這些身心障礙的孩童不熟悉,面對小朋友看到陌生人出現打鬧的情緒反應,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和正確拿捏分寸,然而隨著經驗累積,現在他和小朋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有些孩子甚至會主動找他玩耍,讓他十分開心。「我從服務中得到了真正的快樂,每一次和小朋友相聚的時光都讓我很期待、珍惜。」他說道。  

徐匯中學的社區愛心服務活動規定全校學生都須參與,但是由於時間調配彈性也不佔用課餘時間,絕大多數學生對於身為這個服務活動的一份子態度都相當正面。許多學生表示,參與服務除了磨練自己的耐心,學會愛心包容他人,也讓他們體會到生命的可貴,更懂得知福惜福。就讀國三的鄭傑文說,第一次看到那些智能障礙的小朋友時非常震撼,讓他深深了解到社會上還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  

聖心兒童發展中心主任郭寶彩表示,原本小朋友都會偏好給某位老師餵食,但是自從每天都有不同的大哥哥前去陪他們吃飯、玩耍,他們也漸漸學習著適應不同的人。許多孩童期待著大哥哥的到來,每當他們看到徐匯的大哥哥都會顯露出欣喜之情,雖然每天只是短短的一小時,但是藉由這樣的互動,小朋友們學會將抽象的「等待」實際表現出來,每天接觸不同的大哥哥,小朋友們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進步與成長。此外,徐匯學生協助小朋友吃飯、盥洗、打掃教室,也減輕了中心老師們的負擔。  

徐匯中學生命教育中心嚴秋蓮主任表示,在推行服務學習計畫上,除了讓學生實際投入服務工作親身體驗之外,也要透過事後回到班上的「反思」與「互惠」階段,讓學生們深入了解服務學習的意義。「一次的服務活動或許看不出徐匯學生們的成長,但從這幾年的愛心服務推行下來,我發現這些孩子的內在特徵的確和其他校學生不太一樣,他們都保有著一份對人的憐憫心。」嚴秋蓮主任說。  

相較於美國和一些進步國家,台灣的服務學習推廣仍處於起步階段,在多元性與普遍性方面都不及這些推行服務學習行之有年的國家。對此,嚴主任也表示服務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憐憫階段,他們希望透過更多不同的方式,包括志願服務、體驗教育、校際合作等,並結合社區資源,拓展服務學習計畫的面向,達成學生、弱勢團體與社區彼此學習、互惠的目標。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