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11日 星期四

行為藝術節 傾聽身體之「歌」

【記者楊巧君/生命力報導】

「透過肢體傳達意念,我的身體不再只是身體。」台灣藝術家顏亦慈用各種色彩的顏料噴满自己的身體,表達對現實生活中的壓迫。她表示,行為藝術代表了個人和集體的生命經驗,借著身體的延伸而發展出細緻的藝術語言。台灣國際行為藝術節集合亞、歐、美洲九國位行為藝術家聯合展演,每位藝術家都塑造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

波蘭藝術家Artur Tajber表示,行為藝術並不昂貴也沒有侷限性。經由藝術的抒發創作,也許有一個機會可以把自己變得更好。他的藝術不受限於任何特定的媒材,只用一條繩子在一張中間有空洞的木製桌子上來回穿梭,表達時間的無恆的觀點,有些時間是虛幻的,而有些時間是真實的。「生活每天都在改變,行為藝術讓我常常都在思考,重新評估生活的價值觀,單單以時間為主題,就可以發展出不同的變化。」
「行為藝術是一種最好的非正式教育。」香港藝術家袁堅樑表示,他跟隨自己生活的感受去創作,表達最真實的藝術意義。他的作品主題是「心祭」,豬肝象徵他的心,藉由現場表演「切豬肝」的方式,深刻的呈現了他心如刀割的感覺。「每一刀切下去,有時候很輕,有時候很重,都是我內心的情感。」由於行為藝術的作品內容擁有大量自我指涉﹐所以具有紓壓分享的心理治療功效。

行為藝術是由藝術家創造出來的自由、開放、而又充滿無限可能的藝術形式,捨棄傳統的藝術行式,而採取的一種前衛性、反抗性藝術活動,由藝術家直接在現場表演。「行為藝術是將情感轉化為具體美學的再現,利用通俗平凡的素材,表達嚴肅且無法抗衡的現實環境。」藝術評論家兼策活動顧問王墨林表示,藝術家幾乎剩頭腦來思考『觀念』作品,而離自己的身體越來越遠,台灣幾乎沒人做行為藝術了。

行為藝術節不同於一般主流藝術節的概念,無法以經濟性來考量整個活動的面向,而是通過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提出前衛美學的概念,相互交流觀摩為重。因此,觀眾以藝術工作者居多,年輕學生也佔著大半。袁堅樑表示,觀眾可以以遊客的身分看展演,看懂與否是其次,最重要是達到雙方的情感交流。袁堅樑說,「行為藝術應該還有更多經濟以外的價值,它讓你重讀心靈的聲音,在自己的身體看到藝術,是值得在台灣推動的。」

「行為藝術」不是劇場演出,也沒有彩排的過程。「行為藝術」只在呈現的當下,才對觀眾產生詮釋的意義。「每一次的演出都是自我革命,行為藝術讓我的身體回歸到零點。」台灣藝術家兼活動執行人蔡旻霓曾經當眾裸露上身,用身體和觀眾對話,造成不小震撼。她解釋自己的作品說,世界充斥太多的語言和資訊,人類往往用耳朵和眼睛去接受,但是卻從來沒有好好和自己的身體對話。「行為藝術是最直接和最環保的表演方式,沒有華麗的舞台和劇本,只用身體說話。」

「用身體的概念出發,讓人尊重身體的價值。」活動策演人鄭荷.徐表示,台灣常發生自殺命案等社會亂象,最大的原因在於對身體內在本質的不了解。「大人帶著小孩自殺,他們並不知道每個人都有身體的自主權。小孩的身體並不屬於父母啊!」她說,行為藝術是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藝術,當大家瞭解自己身體的狀態,就能把身體當成是一個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念的工具。行為藝術在「身體」上發現自己,對市民而言,也是最容易接近的一門純藝術。她強調,「一個社會若要達成民主的進步,必須要學會尊重他人和自己的身體。」

台灣國際行為藝術節,有台灣、日本、越南、韓國、中國、斯洛伐克、波蘭、墨西哥、美國等九國廿二位行為藝術家參與聯合展演,從三月九日起至三月十二日在台北國際藝術村演出,並且邀請參展藝術家舉辦座談會和演講,介紹行為藝術及台灣當代行為藝術概況等。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