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11日 星期四

劉宏彬 身障減重的推手

【記者烏蕾/生命力報導】

「下肢殘障者肥胖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二點五倍」,身心殘障減重班的推廣人劉宏彬說道,因為運動量不足和飲食習慣等問題,身障者在三十到四十歲之間常會開始面臨發胖的問題,肥胖不只為身障者帶來生活上的不便,更有可能會致命。

劉宏彬本身是位小兒麻痺者,他表示身障者開始肥胖時,首先面臨的就是關節痠痛的問題,因為下半身不方便行走,所以他們以手代替腳的功用,是一個很大的負擔。許多病患原本可撐柺杖行走或手推輪椅代步,但因肥胖,反而得以電動輪椅代步,變成體重越重,使用的輔具越好。輔具越好,體重就越重,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劉宏彬說,普遍家庭對小兒麻痺患者的觀念是,「你一定吃的比別人多」,但其實他們的食量和一般人是一樣的。一般人體重在六十到七十之間,其實很正常,但對身障者來說,卻是沉重的負荷,因為大家忽略了他們的下半身其實是很輕的,所以肥胖對身障者來說是很大的負擔。

劉宏彬自三十五歲開始發胖,除了肢體的不方便外,更有心血管疾病、呼吸會喘和關節疼痛的毛病,沒想到各專業醫生所稱的病因,竟都指向為肥胖。自此他開始了減重之旅,他求訪許多醫療體系,得到的回答都是少吃、多動,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一套為身心殘障者所規劃的運動方法。

同時,他也發現身邊許多輪椅族也都有肥胖的困擾,所以興起了專為身心殘障者減重的想法。為此,他求助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醫生劉燦宏,但劉燦宏表示,「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他們查閱世界文獻,發現很少有為身心殘障者減重的資訊和相關研究。

為此,萬芳醫院組成了一個醫療團隊,包括了專業醫師、營養師和運動教練,經過長達一年的努力推動,成功的舉辦了第一屆的「身心殘障者減重班」。參加的身障者必須先接受一連串精密的健康檢測,並透過營養師的飲食指導和運動來達到減重目的。

營養師會先設計一些減重問卷,了解學員們的問題,並教導正確的均衡飲食觀念,來達到飲食控制的目的,像是堅持三低一高的飲食原則,即低油、低糖、低蛋白、高纖維等。而運動教練則是規劃了「核心訓練」的一連串漸進的動作組合,教身障者如何以上肢做運動,並著重於呼吸及意識性的動作,藉以提高全身肌群之強化、柔軟性和平衡能力。教練也會視每一個人肢體障礙程度的不同,做適當的修正,讓身障者在可承受的範圍內有效運動。

第一屆的減重班結訓成果,二十三名學員三個月共減去九十公斤,醫師並發現減重成功的殘障人士減重前後三酸甘油脂、膽固醇等都有明顯下降。劉宏彬表示,對正常人來說五公斤可能沒什麼,但對身障者來說不但健康改善了,生活品質也大大的提升。

「長那麼大,是我人生第一次有體育課。」這是減重過程中大家都有的共同心
聲。劉宏彬說因為身障者行動不便的緣故,所以成長過程中體育課總是被忽略。而最令他感動的是,結訓後參加的成員都有了正確的飲食觀念和態度。

台北市基督教美門協會身心殘障者減重班 電話:(02)2788-3171


延伸閱讀:
台北市基督教美門協會 身心殘障者減重班
身心障礙者的大敵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