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19日 星期五

一雙鞋一雙回憶 歌頌生命之歌

【記者楊巧君/生命力報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鞋子,對那些沒有鞋子的人來說,他們的腳就是鞋子,所有人都行走在同一片土地上。」一雙鞋,是一雙故事 ,也是一雙回憶。走進台北國際藝術村的展覽廳中,超過80雙造型迥異的鞋子和腳的模型整齊有序的放在地上。澳洲越南籍華裔藝術家施美里透過「鞋子」和參與者溝通,將鞋子作為媒介,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17歲時因戰爭而從越南移民到澳洲的華裔藝術家施美里應台北國際藝術村之邀來到台灣,將鞋子當作媒介,邀請近鄰居、學生、原住民以及台北國際藝術村工作人員,透過交談分享每個人的故事以及個人歷史,共同完成的集體創作展覽計畫。了解他們的生命故事之後,再將真實人生用一雙雙的鞋子來展現。施美里說,這些經過拼貼繪製的鞋子,其多樣性代表了個人和集體的生命經驗。
將民眾的情感轉化為具體美學的再現,施美里表示鞋子承載的不只是體重,也記錄了生命歷程。每一雙的鞋子蘊含著有血有淚的故事,一雙以手和腳結合而成的模型上面寫著「我嫁到台灣已經有一年二十三天了......」,那是大陸新娘向施美里傾吐找不到工作的煩惱。施美里表示,向上伸展的手隱含了「我在這裡呀,你們快看看我呀!」的意義,象徵了求救的意思。有的鞋子更代表了思念,有位少女的外婆回大陸探親,思念外婆不已的她,出借外婆最常穿的涼鞋給施美里展覽用。

「有些鞋子長得很像主人呢!」每一雙模型,經過施美里用石膏為腳翻模後,再由參與者親自為自己的鞋子或腳彩繪不同的顏色。有的模型寬寬厚厚,主人的體型也是如此。小孩的腳都是最原始的肉色,展現了小孩的淳樸。也有人用黑白2色表達內心不安的情緒;媽媽為小孩做了一雙紅色的小鞋,套上了粉紅的襪子,作品流露出慈祥的母愛。集合大家的表現力,每一雙鞋子聚在一起成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各自唱著不同的生命之歌。

「從小性格自卑,習慣了低著頭看自己的鞋子。」她小時後家境貧窮,父親早逝,靠著母親獨自一人扶養長大。她說,兒時隨著母親在越南的市場上販賣食物和小手藝,坐在母親大大的菜籃裡,往外看只看得到市場上來來往往一雙雙的鞋子和腳,成了記憶中最原始的印象。她說,「有時連作夢也夢到各式各樣的腳呢!」三四歲時,越南內戰爆發,有次和媽媽到戲院看電影,沒想到才看到一半,外面突然轟炸了,一陣忙亂後,她和媽媽逃出戲院,只見外面布滿了各式各樣人在慌亂間脫落的鞋子,「有隻鞋上甚至還附著一隻斷了的腳。」

十七歲時移民到澳洲,當時澳洲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施美里也身受其害。有一天,她從百貨公司拎著两袋貨物走在回家途中,冷不防被2個白人從身後重重的用棍子敲了一下,而且還被惡言以對,旁人卻袖手旁觀。奈於膚色問題,只能忍氣吞聲。亞洲人的地位在澳洲非常卑微,走在街上她總是自卑低頭徐行。這時候,她看到的仍是形形色色的鞋,不禁問自己,「我的鞋既然也在其中,為什麼要逃避自己?」這時候,她決定把藝術當成精神的寄託,從此展開搜尋腳和鞋子生命歷程的創作生涯。

「地面如同一條線,地平線如果是分母,每雙鞋就是分子。」施美里說,大家都踩在一樣的土地上,不應該因為膚色的問題和文化背景的差異而造成不平等的現象。「用藝術可以傳達教育,」她的作品在澳洲受到矚目,各大學紛紛邀請她到學校演講,傳達種族平等的重要性。「一種米養百種人,這個世界本來就有很多種不同的人啊!每一雙鞋子就有不同的故事了。」她表示,人與人之間必須要忍讓和互相了解世界才會和平。

3月3日起至3月28日,施美里將在台北國際藝術村(北平東路七號)展出她駐台期間和台灣人互動及創作的近百雙鞋子、她攝錄自台北車站的腳和鞋,以及她的音樂,一鞋一故事邀你共賞。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