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孟軒/生命力報導】九二一大地震震毀了南投鹿谷的一切。為了幫助無助的居民站起來,於是有了清水溝工作站的成立;三年後,清水溝重建工作站和居民們不但懷著對這塊土地經營的夢想而站了起來,還成立了清峰合作社,發展出了少有的社區自立照顧機制。「清水溝重建工作站」原本是在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時,由一群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台中藝文人仕在鹿谷組成的救災團體,三個月後,工作站改組為「清水溝重建工作站」,在沒有任何外來資源的情況下,持續地協助清水溝溪流域的清水、秀峰、瑞田三村居民們從殘破的家園中站起來。在這三年中,工作站不但為了振興經濟,組成合作社以解決茶業產銷上的問題,更是逐步建立起反映居民「自助」精神、社區型老人照顧的機制,利用廢棄的教堂建立了長青育健中心,提供社區一個多元活動的空間,包括:老人公共食堂、社區社團活動、兒童閱覽室、社區老照片展覽、社區會議、茶葉評鑑、社區電影院以及社區大型活動使用。 這一切都是靠這工作站的員工們和鄉民們毅力與熱誠所建立起來的,但實際上的情形卻不是如此順利。鹿谷是個以茶維生的小鎮,雖然成立了清峰農產運銷中心,不過因為地處偏遠,實際上的收入並不多,甚至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處於負債狀態下,他們還是堅持這些社區照顧機制,固定撥百分之十的盈餘來支持老人食堂。 工作站的員工冷尚書表示,其實政府九二一的重建經費幾乎都補助在公共工程經費,對於地方工作站其實只有小額補助,而且限制非常的多,像工作站的老人日間照顧計畫,都只有部分補貼,並不是足額補貼。像是老人食堂,今年就連一點經費都沒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