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27日 星期三

輔大種子隊 散播服務精神

【記者張予晅/生命力報導「種子隊可以帶著學生,像種籽一樣,讓服務的精神發揮、擴大,甚至長大成一棵大樹。」天主教輔仁大學法管發展委員會的李螢甄說,「也許做的只是小舉動,卻將服務的心志內化、融合在生活中。」

李瑩甄負責規劃服務學習的課程,她表示,為配合輔大法管發展委員會所推動的服務學習課,以目前通識及必修課程為對象,像人生哲學、專業倫理、大學入門……等科目,除了老師在課堂上教學,並由「服務種子隊」來輔導學生,實地到陽明教養院、天主教聖安娜之家等機構服務老人、病患,或是在國小課輔班擔任小老師,教孩子說英語、寫作業,使學生在知識學習外還可增加體驗的真實感受。

「服務種子隊」扮演參與課程學生的督導,輔導並帶領學生投入服務工作,教他們如何照顧老人、小孩子,甚至是身心障礙者,帶頭發起學生服務社會的心志。同時,種子隊也是學校與服務機構的媒介,機構可透過它表達需求,學校則讓種子隊員負責訓練學生。第一批種子隊員自九十年起正式產生,挑選輔大內已有服務經驗的高年級學生擔任。李瑩甄笑著說:「他們帶著熱情來,真的是具備不一樣的特質,好有熱忱,我可能都還不夠。」

這群種子隊員只有十九人,當學校老師規劃好全學期要有服務課程的時間,他們自己認領時段,分配負責機構,一個禮拜還不只出隊一次﹔如果臨時有人無法負責,他們就會互相支援,整學期下來,沒有一個人因負擔過重而臨陣脫逃,李瑩甄說:「他們也許疲憊,但沒離開。」從起初憑著熱情到重視這是一份工作,種子隊員們肯定學生參與服務的價值,更肯定當中對自己的成長與獲得。

回想在聖安娜之家實習的情形後,社工系畢業的李瑩甄說道,剛開始面對那裡收留的都是腦性麻痺患者,大多又是重度病患,自己很害怕跟他們相處,始終存著防禦之心,也許心裡同情他們,但總是希望可以不必去那邊實習,不必接觸病患。只是當自己必須負責指導服務學習的工作,訓練種子隊員去帶領及實際跟病患、老人、孩子們相處,李瑩甄再度走進聖安娜之家,起初仍假裝堅強跟唐氏症孩子面對面,推著他們坐輪椅出去散步,但看到投射過來的盡是可憐的眼神,聽到旁人不斷用「這真是可憐阿!」來形容,李瑩甄才開始知道,這是不平等的眼光,是忽略人家自尊的看待。

對於唐氏症孩子,他們因為無法了解太多事,反而個性單純,更容易滿足,李瑩甄形容:「我才敲敲牆壁,讓他們聽到叩叩的聲音,他們的嘴就微微笑了起來,他們有自己的快樂。」

提到種子隊員的收穫,李瑩甄說,接觸愈陌生、不一樣的人,自己愈容易突破,因為不只是學習跟他們做朋友,還要接受平常比較不習慣的外貌,接受他們的不完美,到最後就像是去看老朋友一樣,還會很想念他們,「把關心剝掉剩下不是同情、不是憐憫,反而會去想念,才是跨越表面的真正關懷。」

身為種子隊員的社工系四年級黃建邦,定期參與陽明教養院的服務工作,看到帶領的學生們從以為自己擁有的東西都是理所當然、正常的,不覺得珍惜,到發現原來別人還是有需要,才知道已擁有的寶貴﹔有的從平常擔心許多事情,來到這才知道根本不需要想太多,因為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情可以去做,還有更多人需要幫忙。

黃建邦說,一開始只是純粹照顧、憐憫這些人,「但當你在與他們說話,甚至慢慢告訴他們道理,教他們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尊重。」而學生們在被帶領的過程中,從刻意隔開、態度冷淡,到學習把這些不一樣的人當朋友,再也不是冷漠,而是平等對待, 這才是最大的收穫。

「服務種子隊」的成立,為要幫助有需要的相關服務機構,能夠有更適合的人參與,更希望可以輔導帶領有心參與服務工作的學生,讓人生哲學等課程,不再只是坐在教室理解人生,而是從生活中用服務的行動體驗豐富人生,負責服務學習課程的李螢甄表示,真正的全人教育是要落實且去體驗的。


延伸閱讀

輔仁大學法管發展委員會輔務諮詢網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